文章解析

qiū
wǎn
dēng
chéng

朝代:唐作者:李百药浏览量:1
luò
zhēng
yuǎn
chàng
rán
lín
chéng
tuí
yōng
hán
què
huāng
dié
wǎn
jīng
xiāo
sēn
guàn
shàng
tiáo
yān
shēng
xiá
jǐng
huàn
zhào
chéng
wǎn
qīng
qiū
fēng
zhuǎn
yáo
luò
zhì
ān
píng

译文

日落时远望,路途还很遥远,怅然之间,登临苍凉的古城。残破的城墙上,几只瑟缩的寒雀聚集着,荒芜的城垛边,暮色中的乌鸦突然惊飞而起。城下连片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的炊烟。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哪里能就此消失。

逐句剖析

"日落征途远":日落时远望,路途还很遥远,

# 征途:远行的路途。

"怅然临古城":怅然之间,登临苍凉的古城。

"颓墉寒雀集":残破的城墙上,几只瑟缩的寒雀聚集着,

# 颓墉:崩塌的城墙。

"荒堞晚乌惊":荒芜的城垛边,暮色中的乌鸦突然惊飞而起。

# 堞:城墙上的矮墙。

"萧森灌木上":城下连片灌木丛的上空,

"迢递孤烟生":升起袅袅的炊烟。

# 迢递:形容遥远。

"霞景焕余照":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

# 霞景:指透过云霞的日光。

"露气澄晚清":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

"秋风转摇落":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

"此志安可平":而我的心志哪里能就此消失。

# 安:怎么,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晚登古城》是隋末唐初诗人李百药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秋日暮色中登临古城的所见所感,通过“颓墉寒雀”“荒堞晚乌”“孤烟余照”等景物,展现出古城的荒凉景象。前六句着重刻画古城萧瑟之景,后二句直抒胸臆,表达内心郁结之情。全诗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自然融合,语言简练有力,在荒凉景致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愤与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隋唐之际史学家

李百药(564?~648),隋唐之际史学家。字重规,安平(今属河北)人。其父李德林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齐史》。李百药初仕隋朝,后归唐,入唐后历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宗正卿。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撰修《齐书》。其在文学上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五言诗。他在史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编纂了纪传体史书《齐书》。今传《李百药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晚登古城》是李百药在外放途中所作。诗人于秋日傍晚行旅至一处古城,目见颓垣荒堞、寒雀暮鸦,又值草木摇落、孤烟迢递,顿生沧桑之感,遂写下这首充满怅惘之情的五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感怀诗。诗人秋暮途经荒城,目睹断墙栖雀、残垛惊鸦的萧瑟景象,在孤烟晚照中触景生情,将旅途的孤寂与仕途的失意,都融进这幅古城秋暮图里。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通过描绘城墙上的寒雀聚集、暮鸦惊飞的萧瑟景象,将古城衰败之景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怅惘之情自然融合,营造出物我合一的意境。首尾呼应:开篇“怅然临古城”奠定全诗忧郁基调,结尾“此志安可平”以反问作结,既强化了不屈之志,又与开头的怅然情绪形成情感递进,使全诗结构严谨完整。直抒胸臆: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直陈胸臆,以日暮途远之景,道出登临古城时油然而生的苍茫寂寥之情。景物描写:颔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工笔勾勒古城残垣,寒雀栖集、暮鸦惊飞之状,萧索荒凉之意自现。渲染:颈联“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以孤烟袅袅、灌木森然之景,层层烘托,使荒城暮色更添凄清氛围。写景抒情:尾联“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借草木摇落之秋景,抒壮志难酬之郁结,景语皆情语也。寓情于景:霞景余照、露气晚清之明媚,实为诗人强自宽解之写照,晚照虽佳终近黄昏,愈见其志难伸之悲。

3. 分段赏析

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直接点明题意,写出诗人此刻的心境。暮色渐沉,前路漫漫,诗人带着几分落寞来到这座荒废的古城。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旅人暮至的苍茫图景,为全诗奠定了萧索的基调。这种写法在诗人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如《郢城怀古》中“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中“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是类似的表现手法。首联之后的三联诗句皆由首联自然展开,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相互交融。第二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描绘出这样的画面:残破的城垣上,几只畏寒的鸟雀瑟缩栖息,荒芜的城垛间,迟归的乌鸦被暮色惊动,时而发出凄厉的鸣叫。紧接着“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一句,则写城垣下丛生的灌木林梢,一缕炊烟正缓缓升向天际。第三联“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转而描写远方景象:天边云霞映照着落日残余的光辉,原野上凝结的露珠涤净了暮色,使黄昏显得清朗几分。此刻诗人郁结的心绪似乎稍得宽解。然而句中“余”与“晚”二字,仍为景物蒙上黯淡的色彩:绚烂的云霞终究是落日残晖,清冽的露气亦不过是迟暮时分的凉意。在前三联层层递进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渲染之后,诗意自然流转至尾联的直抒胸臆:“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秋风虽能摧折草木使其凋零,然而诗人胸中的志向岂会因此消磨?收束之处尤为精妙,与开篇遥相呼应。若说首句“怅然临古城”仅是诗人低回的自语,流露几分孤寂与怅惘,那么末句“此志安可平”则化作一声激越的诘问,彰显出诗人不甘屈从于现实的倔强心志。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风骨遒劲、言辞精炼,与魏征《述怀》、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同为初唐难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更个性化、一般化地处理古迹主题的诗,渗透全诗的感伤情绪后来成为唐代怀古诗的特征。

不详耶鲁大学教授、汉学家宇文所安《初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勃《羁春》

下一篇:唐·邵谒《岁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