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chán

朝代:唐作者:李百药浏览量:1
qīng
xīn
yǐn
āi
xiǎng
zhà
yín
fēng
wèi
shàng
huá
guān
xiān
jīng
zhōng

译文

蝉以一颗纯净之心,独自吸饮着露水,它那哀伤的鸣叫声,突然在风中吟唱起来。还未飞到华丽的冠冕之旁,就先在枯槁的叶子中惊飞起来。

逐句剖析

"清心自饮露":蝉以一颗纯净之心,独自吸饮着露水,

"哀响乍吟风":它那哀伤的鸣叫声,突然在风中吟唱起来。

"未上华冠侧":还未飞到华丽的冠冕之旁,

# 华冠:显赫官员之冠(帽子)。这里是指蝉冠。汉代的官员之冠用貂尾蝉文作装饰。后来把蝉冠作为显贵的通称。

"先惊翳叶中":就先在枯槁的叶子中惊飞起来。

# 翳叶:茂盛遮蔽的树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蝉》是唐代诗人李百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蝉为描写对象,主题在于借蝉自喻,抒发内心的感慨。内容上,首句“清心自饮露”写出蝉品性高洁,只饮清露;“哀响乍吟风”描绘蝉在风中发出哀婉的鸣叫。后两句“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表达蝉未能如古时所喻那样登上华冠,而是先在叶间惊惶。写作手法上,运用托物言志,借蝉的遭遇来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处境。分段来看,前两句刻画蝉的形象和习性,后两句则是对蝉命运的感慨。全诗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借咏蝉巧妙地将自己的失意无奈融入其中,通过对蝉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感怀,体现出蕴藉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隋唐之际史学家

李百药(564?~648),隋唐之际史学家。字重规,安平(今属河北)人。其父李德林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齐史》。李百药初仕隋朝,后归唐,入唐后历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宗正卿。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撰修《齐书》。其在文学上造诣颇深,尤其擅长五言诗。他在史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编纂了纪传体史书《齐书》。今传《李百药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清心自饮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蝉品性高洁,只饮清露,展现出蝉超然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暗含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向往;“哀响乍吟风”,则将蝉在风中发出的鸣叫形容为“哀响”,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伤基调,同时也暗示蝉在外界环境中的孤独处境。后两句“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未上华冠侧”化用古时蝉常被喻为高洁之士佩戴于华冠之上的意象,然而此蝉却未能登上华冠,“先惊翳叶中”更道出它只能在叶间惊惶,诗人借蝉的遭遇,委婉地表达出自身虽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怀才不遇的失意与无奈,托物言志,含蓄蕴藉。

2. 作品点评

在《咏蝉》的诗行里,处处流转着作者冰清玉洁的精神印记。“清心”二字勾勒出蝉栖高枝饮清露的纯净形象,“华冠”则赋予其超凡脱俗的高贵气质。这些纯粹而典雅的词汇,表面是对蝉的细腻描摹,实则是作者在含蓄地彰显自身品格。回溯中国传统社会,“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古训,始终是士人修身立世的圭臬。对于庙堂之上的重臣而言,立德修身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身负教化万民的重任。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作者借咏蝉之机,以物喻人,正是对高尚品德的执着追求与自我标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遣意二首》

下一篇:唐·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