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yàn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2
cóng
xiāng
chén
miàn
fēi
lián
zhǐ
wèi
jiě
xiāng
jīng
dōng
hǎo
jìn
shēn
nuǎn
qiān
yán
wàn
shuǐ
guī

译文

燕子扑打香尘掠面飞过,怜惜它只为懂得相依相伴。历经寒冬,正好靠近深炉取暖,何必再跋涉千岩万水归去。

逐句剖析

"从扑香尘拂面飞":燕子扑打香尘掠面飞过,

# 香尘:带着花香的尘泥。,从:任凭。

"怜渠只为解相依":怜惜它只为懂得相依相伴。

# 解相依:知道相偎相依。,渠:它,指燕子。

"经冬好近深炉暖":历经寒冬,正好靠近深炉取暖,

# 好近:喜欢靠近。

"何必千岩万水归":何必再跋涉千岩万水归去。

# 千岩万水归: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燕》是晚唐司空图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咏物诗,收录在《全唐诗》中。全诗四句共二十八字,以秋燕为核心意象,通过“香尘拂面飞”“解相依”等句,写出燕子亲近人、依人而居的习性。后两句“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用设问,探讨动物选择栖息地的逻辑。诗歌语言简洁含蓄,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体现出诗人晚年隐居时的平和心境。其艺术风格与《二十四诗品》中倡导的自然冲淡的美学理念相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燕》是司空图所作,他于唐懿宗咸通十年中进士,晚年拒任朱全忠礼部尚书后归隐山西虞乡。此诗作于其隐居期间(904-908年),当时正值唐王朝覆灭前夕,面对动荡时局,他选择疏离,安于隐居现状,便写下此诗,借对秋燕栖息选择的追问,表达自己的隐逸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秋燕选择留在温暖炉旁而不愿南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拟人:“怜渠只为解相依”中,“怜”“解”等词赋予秋燕人的情感与认知,体现诗人对秋燕的共情,使燕子形象更显生动。对比:后两句“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以“深炉暖”与“千岩万水”作比,前者象征现世的温暖安逸,后者代表传统的迁徙归途,通过对比引发对栖息选择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句“香尘拂面飞”以动态笔触描绘秋燕翻飞的姿态,“香尘”既含人间烟火气,又暗喻世俗纷扰,展现出燕子与尘世的联系。次句“怜渠只为解相依”将燕子拟人化,“怜”“解”二字凸显诗人对燕子的怜爱与共情,体现出燕子依人而居的特性。后两句“经冬好近深炉暖,何必千岩万水归”通过“深炉暖”与“千岩万水”的对比,以设问形式提出栖息选择的命题,其中炉火象征现世的温暖,山水代表传统的归途,诗人借燕子质疑迁徙本能,表达了“当下即归宿”的生命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煜《菩萨蛮》

下一篇:唐·李颀《湘夫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