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丁酉六月十三日":淳熙丁酉年六月十三日,
"浙宪芮国瑞巡历东阳":浙江提刑芮国瑞巡视东阳,
"招饮涵碧":邀我在涵碧亭饮酒。
"是日也":这天,
"实予始生之日":恰逢我的生日。
"国瑞用旧词韵作满江红为寿":国瑞用旧词的韵脚填了一首《满江红》为我祝寿,
"因和述怀":我便依韵和作一首以抒发心怀。
"味道韬光":品味大道、收敛锋芒,
"伴耕钓、":伴着耕作垂钓度日、
"城南涧曲":在城南山涧曲折处。
"吾不羡、":我不羡慕、
"炼丹金井":那些在金井旁炼丹,
"访仙王屋":到王屋山寻访仙人的行径。
"清洁无瑕通隐显":品行洁净无瑕,无论隐居还是出仕都秉持本真,
"满堂岂肯贪金玉":满堂众人怎会贪恋金玉财富。
"向北窗、":对着北窗、
"高卧水风凉":在凉爽的水风里高枕而卧,
"槐阴绿":看槐树投下一片浓绿的树荫。
"闲自赏":闲暇时独自欣赏,
"东篱菊":东篱边的菊花。
"偏喜种":格外喜欢栽种,
"幽居竹":幽居处的翠竹。
"信巍然良贵":深知内在的品德才是真正可贵的,
"有荣无辱":能带来荣耀而无耻辱。
"外物随缘姑泛应":外界事物随缘应对,不必刻意,
"无心仕止常知足":对于做官或归隐都无执念,常常知足。
"喜圣时、":欣喜这圣明时代、
"协气屡丰年":祥和之气常现,连年丰收,
"西畴熟":西边的田地谷物成熟。
南宋词人
曹冠(1123?~1202?),南宋词人。字宗臣,号双溪居士,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以乡贡入太学,居秦桧门下教授其孙。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平江府学教授、国子录等职。秦桧死后,被革去科名,放还太学。乾道五年再登第,淳熙初改官又被罢。绍熙元年知郴州,后转官致仕。曹冠博闻强记,书一览辄不忘,以文词知名,其词多写景抒怀。詹序称其词“旨趣纯深,中含法度〞。著有《双溪集》《景物类要诗》《忠诚堂集》等,皆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词。描绘了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场景,展现出与自然相融的日常状态,表达了对恬淡自适生活的满足,以及不慕仙道、不贪富贵、安于本心的人生追求,同时暗含对圣明时代、丰年盛世的欣喜。
2. 分段赏析
上片:“味道韬光,伴耕钓、城南涧曲”开篇直抒胸臆,“味道韬光”点出潜心悟道、收敛锋芒的处世态度,“伴耕钓”“城南涧曲”以具体场景勾勒出归隐生活的底色,质朴的语言中透着对田园生活的安然接纳,奠定全词恬淡自适的基调。“吾不羡、炼丹金井,访仙王屋”通过“不羡”直接表达心志,以“炼丹金井”“访仙王屋”这些求仙问道的虚幻之事作对比,反衬出对现实中平淡生活的满足,凸显不慕虚妄、安于本真的志趣。“清洁无瑕通隐显,满堂岂肯贪金玉”前句写自身品行如白玉般洁净,无论隐居还是出仕都坚守本心;后句以反问强化态度,表明对金玉财富的不屑,直白而坚定地展现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名利的淡泊。“向北窗、高卧水风凉,槐阴绿”以“北窗高卧”“水风凉”“槐阴绿”等清幽景致,描绘出夏日闲居的惬意场景,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种自在生活的享受,于细节中传递出与自然相融的闲适。下片:“闲自赏,东篱菊。偏喜种,幽居竹”选取“东篱菊”“幽居竹”这些象征隐逸与气节的意象,“自赏”“偏喜”等词流露出对田园雅趣的偏爱,既呼应传统隐逸文化,又显露出个人对清雅生活的自得。“信巍然良贵,有荣无辱”点明内在品德才是最可贵的“良贵”,这种价值认同超越外在荣辱,体现出对精神追求的看重,使前文的隐逸选择有了更深层的精神依托。“外物随缘姑泛应,无心仕止常知足”“随缘”“无心”“知足”等词,直白表达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对外界事物不刻意强求,对做官或归隐都顺其自然,尽显平和释然的心境。“喜圣时、协气屡丰年,西畴熟”由个人生活转向对时代的欣喜,“圣时”“丰年”“西畴熟”等词,既写出对盛世的感恩,也让个人的隐逸之乐有了更广阔的背景,使情感多了一层对现实安稳的满足。
下一篇:宋·刘辰翁《大圣乐·音韵低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