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树层层":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
# 龙盘虎踞:就像龙盘绕著、猛虎蹲著一样。常用来表示地势险要、雄伟。又写作“虎踞龙盘”。
"势入浮云亦是崩":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 崩:败坏。《诗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汉郑玄注:“亏、崩,皆谓毁坏也。”
"一种青山秋草里":嬴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
# 一种:一般,同样。
"路人唯拜汉文陵":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 汉文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主题是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评价与反思。诗人许浑通过描绘秦始皇墓的壮观景象,并结合汉文帝陵的对比,表达了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愤恨,以及对节俭、仁爱之君的怀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统治者的警醒。
2. 写作手法
烘托:诗人通过“路人唯拜汉文陵”这一细节,烘托出人民对统治者的评价标准。汉文帝以节俭仁爱著称,其陵墓虽无秦始皇陵的气势,却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而秦始皇虽以雄才伟略统一六国,但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民心丧失,陵墓虽在却无人祭拜。
3. 分段赏析
秦始皇陵,巍然坐落于骊山南侧,渭水之畔,其地形之雄伟,景象之秀美,堪称“龙盘虎踞”,非凡间所能及。诗人以“树层层”三字,进一步烘托出陵墓周遭的葱郁与庄严,更添其不凡气象。而“势如浮云”四字,虽置于次句之首,实则与上句紧密相连,共同描绘出陵墓落成之初,树木葱茏,层叠而上,直逼云端的壮观景象。历经千载,至晚唐时期,这陵墓依旧群树环绕,高耸入云,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以“亦是崩”三字,如利剑出鞘,轻轻一挥,便使这眼前庞然大物瞬间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与力量。此处的“崩”,并非单指陵墓之崩塌,亦非秦始皇之驾崩,而是寓意着秦始皇那苦心经营的万世基业,在历史的洪流中,终究难逃土崩瓦解的命运。无论是项羽掘毁的传说,还是更为荒诞的“牧火宵焚”,都不过是这庞大帝国崩溃的缩影。诗人的嘲讽,尖锐而泼辣,这三个字,犹如严酷的斧钺,展现出了一言九鼎的气概。末二句,诗人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统治的主题。同样是位于青山秋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经过时,却只对汉文帝陵恭敬参拜。汉文帝,作为汉代文景之治的杰出代表,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生活简朴,甚至因修建露台需耗资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产之家之产而毅然停工。这样的好皇帝,自然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与怀念。与之相比,残暴刻薄的秦始皇,又怎能赢得人们的顶礼膜拜呢?民心所向,一目了然。
4. 作品点评
此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褒贬评价,深刻体现了作者对暴虐统治者的强烈愤慨,以及对仁慈宽厚统治者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诗心。此诗毫不含糊地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历史见解与是非判断,堪称一首议论佳作。然而,其文字轻盈流畅、情感丰富的笔触表达,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议论性,又不失幽美的艺术魅力,读来并不觉枯燥,反而充满了动人的情感与韵味。
# 《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曹邺亦有“行人上陵过,却拜扶苏墓”,扶苏非有德于人者,意亦不如许。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汉文霸陵与秦始皇墓相近,秦皇墓极其机巧,汉文陵极其朴略,千载之后,衰草颓坟,尤异也。然行路之人拜汉文陵,而不拜秦皇墓,为仁不仁之异,至是有定论矣。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此与李涉《上襄阳于司空》诗相并,末句首用“唯”字最有味,称美一人,彼不足称者自见于言外。放英曰:此谓题一外引证。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昔人你退之“一间茅屋祭昭王”为晚唐第一,余以不如许浑《经始皇墓》远甚:“龙蟠虎踞树层层······”本咏秦始,却言汉文。韩原咏昭王庙,此则于题外相形,意味深长多矣。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同题始皇陵,王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许浑“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元好问“无端一片云亭石,杀尽苍生有底功”,侈语、冷语、谩骂语,各有其妙。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
# 《始皇墓》云:“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亦森竦而无发露痕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始皇墓自牧火宵焚,久已沙沉白骨,汉文帝云唐时未远,尚有夕阳下马之人:仁暴之悬殊若此。伊古以来,万乘尊荣,而一杯埋灭者,何止登封之七十二君耶!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下一篇:唐·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