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茅斋绝低小":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
# 茅斋:指草堂。,熟知:一作孰如。熟,一作耐。
"江上燕子故来频":江上的燕子却故意频频飞进飞出。
# 故来频:故意频频飞来。
"衔泥点污琴书内":嘴中的春泥掉下来弄脏了琴和书,
"更接飞虫打着人":还常常为捕捉飞虫撞了老夫。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生活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燕子熟知茅斋低矮,频繁飞入屋内,衔泥弄脏琴书、追逐飞虫时还撞到人的情景。通过对这一生活场景的刻画,体现出诗人作为远客孤居时,因燕子的扰人举动而生出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之感。
2. 写作手法
拟人:“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将燕子赋予人的“熟知”能力,好似燕子清楚茅斋的状况才频繁到来,使燕子形象更鲜活,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细节描写:“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对燕子在屋内的具体行为进行细致描绘,从衔泥弄脏琴书到追逐飞虫撞到人,生动展现了生活场景,让读者如临其境,也凸显出燕子的活泼与诗人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熟知”赋予燕子以认知能力,生动地写出燕子对茅斋的熟悉,仿佛它们清楚这里适合筑巢。“绝低小”强调茅斋的矮小,为燕子频繁到来做铺垫。“故来频”则直接点明燕子频频光顾,自然引出诗人对其扰人的感受,也暗示出诗人生活空间的逼仄。“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衔泥点污琴书内”细腻描绘燕子筑巢弄脏琴书的行为,展现生活细节。“更接飞虫打着人”进一步刻画燕子追逐飞虫还撞到人的情景,“更”字加强了这种扰人的程度。通过这些描写,既体现了燕子的活泼,又生动传达出诗人对其扰人举动的无奈与烦扰,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远客孤居时内心的不平静。
4. 作品点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人以生活中燕子扰人的常见场景入诗,用明白如话的口语和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将燕子的活泼与自身的烦扰巧妙融合,充满生活气息。在艺术手法上,运用拟人赋予燕子以人的“熟知”,使形象鲜活;细节描写增强画面感,景中含情,借燕子扰人传达远客孤居的烦忧,体现了“乐景写哀”的特色,深化情感表达,加强艺术效果。从文学地位看,此诗是杜甫绝句组诗中的一篇,以小见大,反映特定时期诗人心境,对研究杜甫生活与创作风格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借鉴。
# “却似春风相欺得”“更接飞虫打著人,……皆化俗为雅,灵丹点铁矣。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如杜子美……“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句俗人言。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疗章“莺语”。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是感是怨(“江上燕子”句下)。数出罪过(“衔泥点污”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唐云:香山鼻祖。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领。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发之。杨铁厓曰:学杜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
明王嗣奭《杜臆》
#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浑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铁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白居易《早蝉》
下一篇:唐·许浑《途经秦始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