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堠频频减去程":双堠不断减少行程,
"渐知身得近京城":渐渐知道自己快到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春天来了常有归乡的梦,
"一半犹疑梦里行":一半还怀疑是在梦里行走。
"五年江上损容颜":五年江上生活损害了容颜,
# 江上:江上” 直接指代 “江水之上” 或 “江边地带”今指长江,五年:指诗人从遭到贬谪离开长安到再次回到长安中间的五年时间。
"今日春风到武关":今日春风吹到了武关。
# 武关:位于今陕西商洛商州区东
"两纸京书临水读":在水边读着两封京城的书信,
# 两纸京书:指诗人收到的友人李复言、白居易寄送的书信。
"小桃花树满商山":商山上满是小桃花树。
# 商山:位于今陕西商洛东南,因山形像汉字“商”而得名,著名景色“商山雪雾”为“古商洛八景”之一。因汉高祖时期辅助太子刘盈的四位老人曾隐居于此,所以商山又被后代士人视为中国“隐逸文化”的象征。
"同归谏院韦丞相":曾与韦丞相一同在谏院,
"共贬河南亚大夫":又一起被贬为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今日还乡独自憔悴,
"几人怜见白髭须":有几人可怜我这白胡子。
"只去长安六日期":离长安只有六天的路程,
"多应及得杏花时":大概能赶上杏花开放的时候。
"春明门外谁相待":春明门外有谁在等待,
# 春明门:古长安城门名,为城东三门之中门,东进、东出长安多由此门。
"不梦闲人梦酒卮":我不梦闲人只梦酒器。
"白头归舍意如何":白头归乡心情如何,
"贺处无穷吊亦多":祝贺的人很多吊唁的人也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被贬离开时经过裴相宅,
"旧来车马几人过":过去的车马现在有几人经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还乡何必泪湿衣襟,
"一半云霄一半沉":人生一半在云霄一半沉沦。
"世事渐多饶怅望":世事渐多让人惆怅,
"旧曾行处便伤心":过去曾走过的地方就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悠闲地游览寺观从容到达,
"遍问亲知次第寻":挨个儿询问亲友依次寻找。
"肠断裴家光德宅":为裴家光德宅而肠断,
# 裴家光德宅:光德坊在朱雀门街,裴珀宅在焉。
"无人扫地戟门深":无人扫地戟门深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一生忙碌到死才罢休,
"生前无事定无由":生前无事必定没有缘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不知山下东流的水,
"何事长须日夜流":为何长久地日夜流淌。
"今朝西渡丹河水":今天向西渡过丹河水,
# 丹河:今之丹江,源出今陕西商县西北秦岭,东南流至今湖北均县注人汉水。
"心寄丹河无限愁":心寄托在丹河充满无限忧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如果来到村庄前面的竹园之下,
"殷勤为绕故山流":(流水)情意恳切地为(我)环绕着故乡的山峦流淌。
"寒窗风雪拥深炉":寒窗下风雪拥着深炉,
"彼此相伤指白须":彼此伤感指着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一夜思量十年的事,
"几人强健几人无":有几人强健有几人不在了。
"云覆蓝桥雪满溪":云覆盖着蓝桥雪满溪流,
# 蓝桥:即蓝桥驿,在今陕西蓝田东南蓝桥镇。
"须臾便与碧峰齐":一会儿就和碧峰一样高。
"风回面市连天合":风回吹得街市与天相连,
# 面市:喻大雪覆盖的街市。
"冻压花枝著水低":冻得花枝压在水面很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寒花带着雪满山腰,
"著柳冰珠满碧条":柳树上冰珠挂满绿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天色渐明回头一望,
"玉尘随马度蓝桥":玉尘随着马渡过蓝桥。
# 玉尘:形容随风扬起的细雪。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归绝句十二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纪行抒怀贬谪归乡题材诗。描绘了诗人元稹被贬后遇赦西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与途中情景的刻画,体现了归乡途中的复杂心绪,营造了既欣喜又怅然的意境,表达了对命运起伏的感慨及对故地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对比:“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昔日裴相宅车马喧阗与如今门庭冷落形成反差,感慨世事无常;“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将昔日同僚命运一升一沉对照,抒发人生感慨。拟人:“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赋予流水以“殷勤”的情感,托其环绕故乡,寄托思乡深情;“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借质问流水不休,隐喻人生奔波不止。虚实结合:“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以虚写梦境,表达对京城友人的期盼;“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由眼前夜思转入对往昔的追忆,虚实相生,慨叹岁月无情。
3. 分段赏析
其一如序,勾勒返京途中的心路轨迹。“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诗人借“堠”这一古时计程标识,细腻描绘鞍马劳顿中渐近长安的微妙心绪。“堠”原指望敌土堡,后作里程标记,五里设单堠,十里立双堠,韩愈笔下“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双”的意象,在此化作归家脚步的丈量。而“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则道出人生况味:曾因仕途受挫离京,归乡之念常萦梦中;如今奉诏还朝,反倒生出不真实感。“一半犹疑”精准捕捉到长期贬谪后,面对命运转折时将信将疑的复杂心态,忠而见黜的悲愤与重获机遇的惶惑,尽在虚实交织间流转。其二诗题注有“得复言、乐天书”,围绕友人书信展开情感涟漪。起句“五年江上损容颜”,回溯元和五年因触怒权贵被贬江陵的黯淡岁月。长江边的风雨与仕途屈辱,在时光冲刷下化作容颜的沧桑,一声慨叹饱含无尽辛酸。次句“今日春风到武关”笔锋陡转,时序恰逢春日,诗人水陆兼程返京,明快的叙事中洋溢着重获新生的喜悦。诗歌后半段以巧妙构思取胜。“临水”二字激活全篇意境,将接信时的欢欣融入流动的水光之中——清澈江面映出欣喜神色,粼粼波纹荡漾着激动心绪,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若将“临水读”易为“舱内读”“灯畔读”,画面的灵动与情感的宣泄将大打折扣。结句“小桃花树满商山”更以景语收束,商山桃花的绚烂绽放,既是实景的生动描摹,更是内心狂喜的外化。花光水色间,君恩与友情交织的喜悦,悄然浸润读者心间。此诗叙事自然流畅,以景结情韵味悠长。诗人撷取临水读信、忽见桃花两个真实场景,用清丽笔触点染出春行图卷,色调柔和,意境隽永,在简洁的画面中传递出复杂而浓烈的情感,尽显绝句含蓄委婉之美。其三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昔日与韦丞相同入谏院履职,后又一同被贬为河南亚大夫。“同归”与“共贬”以对仗句式,勾勒出同僚间命运的捆绑,昔日并肩之景与同遭贬谪之境形成映照,暗藏仕途风波的骤变。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如今独自归乡,身形憔悴,白须丛生,又有几人会留意这落魄之态?“独”字道尽同僚离散的孤寂,“憔悴”“白髭须”以细节刻画贬谪岁月的沧桑。“几人怜见”的叩问,似自嘲更含世态炎凉之叹——昔日同僚,谁还顾念这衰老归人?全诗以今昔对比,在同僚情谊与个人困顿的反差中,凸显仕途失意的苍凉。其四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算来离开长安只需六日行程,多半能赶上杏花绽放的时节。“只去”“多应”以轻快语气规划归期,“杏花时”更暗含对京城春色的憧憬,贬谪阴霾仿佛将被春日生机驱散,字里行间透着归心似箭的雀跃。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春明门外会有谁等候?梦中念及的并非等闲之辈,而是与友人对饮的酒杯。“谁相待”的疑问中,藏着对故友重逢的期盼“不梦闲人梦酒卮”以直白笔触,将思乡之情具象为对酒友、对酣饮之乐的向往。全诗借想象中的归程与梦境,消解现实苦涩,在明快节奏中流露对京城生活的眷恋。其五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白头归乡,心中是何滋味?道贺者众多,吊慰者亦不少。“白头”点明年迈,“归舍”暗指贬谪归来的复杂身份。“贺处无穷”与“吊亦多”形成矛盾场景:有人因归乡道贺,有人因落魄吊慰,折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亦暗示归乡非解脱,而是舆论与心境的新煎熬。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被贬离京时途经裴相宅邸,往日车水马龙的门庭,如今有几人经过?“裴相宅”曾是权贵云集之地,“旧来车马”的繁盛与“几人过”的冷落形成强烈反差,以宅第兴衰隐喻仕途更迭、人情淡薄。诗人借故地之景,叹世事无常——昔日显赫门庭今亦少人问津,自身遭遇不过是官场沉浮的缩影。其六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还乡何必泪湿衣襟?人生本就有一半人青云直上,一半人沉沦下僚。起句以反问故作豁达,“一半云霄一半沉”却道破现实:官场如棋,有人腾达便有人失意,命运落差本是常态。看似劝慰自己,实则暗藏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世事阅历越多,越令人怅然回望;昔日走过的每处故地,如今都成伤心处。“渐多”点明阅历反增烦忧,“旧曾行处”将伤心具象为对过往足迹的追忆——或是昔日得意之所,或是贬谪途经之地,每一处都因今昔对比触发伤痛。全诗以冷峻笔触解剖内心,在“豁达”与“怅惘”的矛盾中,透出历经沧桑的悲凉。其七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闲暇时从容游历寺观,按序寻访亲友故知。“闲游”“从容”看似悠然,“遍问”“次第寻”却流露对人情的眷恋——试图在亲友间寻找慰藉,填补贬谪后的空虚。这份“从容”实则是强作释然,为后文情感转折埋下伏笔。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行至裴家光德坊宅邸,不禁肝肠寸断:门前无人清扫,戟门深闭,一片荒芜。“戟门”本是显贵标志,如今“无人扫地”“深闭”的景象,与昔日显赫形成惨烈对比。裴家衰败既是具体人事凋零,亦象征官场关系网崩塌。诗人以“肠断”直抒胸臆,荒芜宅第与内心孤寂相互映照,将物是人非的悲怆推向顶点。其八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一生奔波忙碌,直至死亡方得休止;若想生前无烦忧,终究是没有缘由。“营营”道尽世人追名逐利的奔波,“死是休”以决绝之语点明人生无奈——奔波至死方得安宁,生前烦忧本是常态。“定无由”的肯定语气,将挣扎与疲惫推向极致,既是对自身仕途的总结,亦是对世人命运的喟叹。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不知山下东流江水,为何总要日夜奔流不息?以问句收束,表面问流水,实则以江水不休反衬人生劳碌。江水“长须日夜流”恰似世人“一世营营”的轮回,在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中,透出对生命意义的迷茫叩问。其九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今日西渡丹河,将无限愁绪寄托于流水之中。“西渡”点明行程方向,“心寄丹河”以移情手法,将抽象愁绪赋予具体流水,仿佛河水承载着忧思奔涌而去。“无限”二字强化愁绪深重,为后文情感宣泄铺垫。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若河水淌至庄前竹园,请务必绕着故山缓缓流淌。诗人以拟人笔触叮嘱河水代己探望故山,“殷勤”“绕”等词饱含对故乡的眷恋。看似与河水对话,实则借流水传递无法归家的愁思——贬谪之途身不由己,故乡只能托流水遥望,乡愁与仕途失意交织,在温婉嘱托中透出深沉哀伤。其十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寒窗前风雪呼啸,围坐深炉之畔,彼此指着白须,感伤岁月流逝。“寒窗风雪”与“深炉”形成冷暖对比,勾勒寒夜相聚场景;“指白须”细节将时光催老的无奈刻画入微。友人相对,无需多言,白发便是岁月沧桑的见证,“相伤”二字道尽同病相怜的苦涩。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一夜回想十年往事,当年故人有几人仍康健,又有几人已不在人世?“十年事”涵盖仕途起伏、人生聚散,“几人强健几人无”以问句收束,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昔日同僚或友人,如今生死两隔,幸存之人亦已衰老。全诗在寒夜围炉场景中,以白描写尽时光无情、人生无常的悲凉,读之令人唏嘘。其十一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乌云笼罩蓝桥,雪花落满溪流,片刻之间,积雪已与碧峰齐平。“云覆”“雪满”状写风雪骤至,“须臾”突出雪势之急,“与碧峰齐以夸张极写雪量之大,天地霎时被白色覆盖,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风雪回旋,街市仿佛与天相连;寒气冻压花枝,连枝头都低垂近水。“风回面市”写风雪弥漫之广,“连天合”强化天地苍茫之感;“冻压花枝”以细节写严寒威力,花枝因冰封而低垂的景象,既显自然之威,亦暗含生命在苦寒中的压抑。全诗以白描手法绘出冬日风雪图,在壮阔与细腻间,透出天地肃杀的冷峻之美。其十二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耐寒的山花沾着雪花开满山腰,柳树枝条上挂满如珠的冰粒,映着碧绿的枝条。“寒花带雪”与“著柳冰珠”分别从“花”与“柳”落笔,前者写山间雪景的生机,后者以“冰珠满碧条”的比喻,将冬日严寒中柳枝的晶莹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天色渐明时回头眺望,只见雪粒如玉尘般随马蹄飞过蓝桥。“玉尘”喻指飞雪,与“随马度蓝桥”的动态描写结合,将归途中的雪景转化为流动的画面——马蹄踏过,雪花飞扬,蓝桥在晨曦与雪尘中若隐若现。全诗以时间推移(从夜至明)为轴,在静景(花、柳)与动景(飞雪、马蹄)的交织中,绘出冬日早行的清冷与诗意,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段赏析从叙事抒情、写景手法、画面选取、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了诗歌。我将在保留原意基础上,运用更生动的表述,增强赏析的感染力与可读性。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 深情人乃能作此语。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
# 微之五年远役,归至武关,得书而喜,临水开缄细读。前三句事已说尽。四句乃接写武关所见,晴翠商山,依然到眼,小桃红放,如含笑迎人,入归人之目,倍觉有情,非泛写客途风景也。
不详《诗境浅说》
上一篇:唐·许浑《途经秦始皇墓》
下一篇:唐·白居易《晚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