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佳人":南方有一位美丽的佳人,
"轻盈绿腰舞":她跳着轻盈的绿腰舞。
# 绿腰:唐代歌舞大曲名。
"华筵九秋暮":在丰盛华美的筵席上,正值暮秋时节,
# 九秋:秋天。
"飞袂拂云雨":她飞舞的衣袖仿佛能拂动天上的云雨。
# 袂:衣袖。
"翩如兰苕翠":她的舞姿轻盈美妙,如同翠绿的兰草在风中摇曳,
# 翩如兰苕翠:一作“缓如祥烟泛”。兰苕:兰花的茎。
"婉如游龙举":像游动的蛟龙那样柔婉地腾跃而起。
# 如:一作“若”。
"越艳罢前溪":浙江一带的美女停止了跳前溪舞,
# 越艳:越地的美女。
"吴姬停白纻":吴地的美女也停下了跳白纻舞。
# 白纻:即白纻舞。,吴姬:吴地的美女。
"慢态不能穷":缓慢的姿态无法被完全展现,
"繁姿曲向终":繁复的姿态以曲折的方式收束。
"低回莲破浪":她的身姿如同莲花在水中破浪低回,
# 破:一作“簸”,一作“被”。
"凌乱雪萦风":纷乱似雪花随风萦绕。
"坠珥时流盻":耳坠摇晃似流盼目光,
# 流盻:流盼,美目四顾。,坠珥:以珠玉制成的女子耳饰。
"修裾欲溯空":长裙飘扬仿佛逆溯虚空。
# 溯空:上接天空。溯:逆流而上。
"唯愁捉不住":只忧无法捕捉这舞姿,
"飞去逐惊鸿":她会像惊鸿一样飞走。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观舞的诗。此诗描绘了在华筵之上,于九秋暮时,一位来自南国的佳人跳着轻盈的绿腰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舞者高超舞技和美妙舞姿的赞美,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之情。
2. 分段赏析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点明了诗的主题是观赏一位来自南方的佳人所跳的绿腰舞,“轻盈”二字直接突出了舞者舞姿的曼妙、灵动,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也奠定了全诗对舞者和舞蹈的赞美基调。“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描绘了在深秋时节的一场华美的筵席上,舞者舞动的衣袖仿佛能够拂动天上的云雨,“华筵”交代了观舞的场合,“九秋暮”点明了时间,“飞袂拂云雨”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舞者动作的幅度之大、气势之盛,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衣袖翻飞的美妙场景。“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舞者的舞姿比作翠绿的兰草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轻盈姿态,以及游动的蛟龙那样柔婉地腾跃而起,形象地描绘出舞者动作的优美、灵动和富有变化,既写出了舞姿的轻盈飘逸,又体现出其柔婉矫健的特点。“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通过侧面描写,说浙江一带的美女停止了跳《前溪》舞,吴地的美女也停下了跳《白纻》舞来观看这位佳人的舞蹈,以其他美女的反应来衬托出舞者技艺的高超,连擅长舞蹈的越艳和吴姬都为之折服,从侧面烘托出舞者的魅力。“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进一步描述舞者的舞姿,“慢态”指其舒缓的姿态变化无穷,“繁姿”表示繁复多姿的舞步,“曲向终”说明直到乐曲终结,舞者的舞姿才停止,展现出舞者舞蹈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以及舞者对舞蹈节奏的完美把握。“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再次运用比喻,把舞者低回的姿态比作莲花在水中破浪前行,凌乱的舞姿比作雪花在风中萦绕飞舞,生动地描绘出舞者在舞蹈过程中的不同姿态,既有柔美低回的一面,又有灵动飞扬的一面,使读者对舞者的舞姿有了更具体的感受。“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刻画了舞者的细节,“坠珥”描绘了舞者舞动时耳坠晃动的情景,“流盻”即流转顾盼的眼神,展现出舞者的妩媚动人;“修裾欲溯空”则形容舞者那长长的衣襟仿佛想要飘向空中,进一步突出了舞者动作的轻盈和优美,以及舞蹈所营造出的飘逸之感。最后“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以一种夸张而浪漫的想象作结,表达出诗人对舞者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担心抓不住这美妙的舞姿,怕她像惊鸿一样飞走,将诗人对舞者的欣赏和对其舞蹈的陶醉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唐·李商隐《春日》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