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í
táng
wǎn
jǐng

朝代:唐作者:李群玉浏览量:2
fēng
zhū
qīng
jīng
shuì
jiāo
jīng
yuè
luò
chí
táng
jìng
jīn
dāo
jiǎn
shēng

译文

晚风轻拂荷叶,露珠从花心滚落,惊醒了沉睡的鱼和鸟,水面泛起涟漪。月亮西沉,池塘归于寂静,忽然传来“咔嚓”一声,仿佛剪刀裁断了夜色。

逐句剖析

"风荷珠露倾":晚风轻拂荷叶,露珠从花心滚落,

# 风荷:风中的莲花或荷叶。

"惊起睡鵁鶄":惊醒了沉睡的鱼和鸟,水面泛起涟漪。

# 鵁鶄:水鸟名。

"月落池塘静":月亮西沉,池塘归于寂静,

"金刀剪一声":忽然传来“咔嚓”一声,仿佛剪刀裁断了夜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池塘晚景》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押庚韵。诗中描绘了风吹荷叶、露珠滴落,以及月亮落下后池面归于平静的景象,呈现自然景物动态与静谧交融的特点。其中“金刀剪水声”一句可能化用了相关典故,通过“金刀”这一意象增强了画面的表现效果。作品在声调安排与韵脚选择上,体现了唐代五言诗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李群玉(810?~862?),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举进士不第,后以布衣游长安,进诗于宣宗,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去职。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以吟咏自适,善吹笙,擅书法。其诗文辞遒丽,含思深婉,善写羁旅之情,亦有个别艳情之作。因久居湘沅,宗师屈原、宋玉,故其所作颇有湖湘民歌气息。代表作品有《题二妃庙》《黄陵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风荷珠露倾,惊起睡鵁鶄”以动态描写为主:风吹荷叶导致露珠滚落,惊动水鸟,打破表面的平静;后两句“月落池塘静,金刀剪一声”则转向静谧,月光下沉,池塘归于沉寂,仅余一声细微的“剪”响。这种由动转静的对比,既突显了自然界的瞬息变化,又强化了深夜的幽寂氛围。“月落”一词既暗示时间推移至深夜,又通过月光消失的动态过程,与“池塘静”的静态画面形成时间维度的对比。露珠倾泻的瞬间与月落的漫长过程,共同构成自然时序的微妙张力。

2. 分段赏析

“​​风荷珠露倾​​”此句​​绘出​​风吹荷叶、露珠滚落的​​灵动之景​​。​​荷叶在微风中摇曳翻卷,凝集其上的露珠纷纷滑落​​,既​​透出​​夏夜池塘的温润之气,又​​暗含了​​自然界微妙的动荡。“风荷”与“珠露”​​呼应成趣​​,​​令人仿佛眼见​​那份晶莹清透,而一个“倾”字更​​精准捕捉了​​露珠骤然坠落的瞬间动态。“​​惊起睡鵁鶄​​”“鵁鶄”乃是水鸟名,“惊起”二字​​陡然为画面注入了声响和突兀的动感​​。那露珠坠落或风动叶摇的​​丝丝动静​​,竟扰醒了栖息的水鸟,​​骤然刺破了池塘片刻的岑寂​​。此句​​借水鸟的骤然惊飞​​,​​巧妙映衬出​​周遭环境的幽深宁静,同时​​点明了​​自然生灵对轻微变化的敏锐,悄悄​​引向​​后文对时光流转的沉思。“​​月落池塘静​​”此句​​笔锋收束为一片宁谧​​。​​月影西沉,池塘重归无边的寂静​​。月亮本身虽有“落”的动态,而“静”字却​​力压千钧,凸显出夜已深沉,万物息声​​的境界。这种​​由动转静的流变​​,不仅​​营造出意境的跌宕​​,也​​隐含着诗人默对​​时光推移——从风起露落到月沉人寂,万物终归安宁。“​​金刀剪一声​​”末句以​​“金刀剪”的奇喻作结,骤然打破寂静,声响激越​​。“剪”声​​或可指风掠苇叶、拂过残荷的轻脆​​,亦​​可视为诗人对无情时光流逝的精妙模拟​​(如同刀剪裁断光阴)。此句既像是​​自然中那一缕稍纵即逝的微响​​,更深层地​​凝聚着对生命短暂、逝水年华的深沉喟叹​​,与全诗“静”中之“动”的​​意脉悠悠暗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戏题关门》

下一篇:唐·李中《秋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