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zǎo
chán

朝代:唐作者:耿湋浏览量:1
chán
míng
xūn
shēng
xià
yún
bái
jiāng
duǎn
qiū
mǎn
zhà
bēi
míng
cháng
yóu
duō
duàn
fēng
xiāo
xiāo
zhuǎn
qīng
yùn
huì
huì
chū
chéng
suō
zhī
shù
liáo
luò
zhī
huāng
chéng
xián
yuàn
zhī
shēn
lín
yóu
chóu
chàng
ér
bìn
xīng
xīng
ér
bái

译文

蝉在傍晚的落日余晖中鸣叫,蝉鸣声与夏日的云朵相互应和。白天的时间啊将要变短,秋天的气息啊已经浓厚。蝉声忽然间悲伤鸣叫,似乎想要拉长声音,却仍然嘶涩,还时常断断续续。风声萧萧,蝉声也随之变得清越,蝉声的韵律嘒嘒,渐渐形成。依靠在枝叶婆娑的古树上,思绪飘向辽远空寂的荒城。在闲适的院子里手托下巴,在幽深的树林里倚着手杖。内心依旧惆怅,默默无语,两鬓已经斑白如星。

逐句剖析

"蝉鸣兮夕曛":蝉在傍晚的落日余晖中鸣叫,

"声和兮夏云":蝉鸣声与夏日的云朵相互应和。

"白日兮将短":白天的时间啊将要变短,

"秋意兮已满":秋天的气息啊已经浓厚。

"乍悲鸣兮欲长":蝉声忽然间悲伤鸣叫,似乎想要拉长声音,

# 鸣:一作吟。

"犹嘶涩兮多断":却仍然嘶涩,还时常断断续续。

"风萧萧兮转清":风声萧萧,蝉声也随之变得清越,

"韵嘒嘒兮初成":蝉声的韵律嘒嘒,渐渐形成。

"依婆娑之古树":依靠在枝叶婆娑的古树上,

"思辽落之荒城":思绪飘向辽远空寂的荒城。

"闲院支颐":在闲适的院子里手托下巴,

"深林倚策":在幽深的树林里倚着手杖。

"犹惆怅而无语":内心依旧惆怅,默默无语,

# 犹:一作独。

"鬓星星而已白":两鬓已经斑白如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早蝉歌》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一首诗。开篇勾勒出傍晚时分,蝉鸣与夏云相和的画面,营造宁静氛围。“白日”二句,借白昼渐短,借早蝉声暗示秋意渐近,流露时光易逝之感。“乍悲鸣”四句细腻描绘蝉声,从乍起的悲鸣、嘶涩断续,到在秋风中转为清越、韵律初成,尽显其变化。随后,由蝉依古树,引发对荒城的联想,增添孤寂氛围。“闲院”二句刻画诗人在闲院托腮、深林拄杖听蝉的情景。结尾直抒胸臆,因听蝉而惆怅,感叹双鬓已斑白。整首诗借听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耿湋(736?~787),唐代诗人。字洪源,河东(今山西)人,宝应元年进士,历任左卫率府仓曹、许州司仓等职。耿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其诗大多为酬赠送别之作,偶尔也写乱世之后的社会状况。后人称其“重芳叠业,特生才子;抱明禀秀,卓膺诗人”,在当时,他就有“才子”“诗人”的美称。代表作品有《春日即事》《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描绘夏日傍晚,蝉鸣声与夕阳余晖、夏云相互应和,诗人从蝉声中感受到白日逐渐变短,秋意已然浓厚,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时光流逝、略带忧伤的基调。中间四句:“乍悲鸣兮欲长,犹嘶涩兮多断。风萧萧兮转清,韵嘒嘒兮初成”,细致刻画蝉声的变化,时而悲鸣似要拉长,时而嘶涩断断续续,随着风声转清,蝉声也渐渐成韵。通过对蝉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声音的奇妙,也暗示诗人内心情绪随着蝉声而波动。后六句:“依婆娑之古树,思辽落之荒城。闲院支颐,深林倚策。犹惆怅而无语,鬓星星而已白”,诗人依靠在婆娑的古树上,思绪飘向辽落的荒城,在闲院和深林中,或支颐沉思,或倚策静立,内心充满惆怅却默默无语,只能感慨自己鬓发已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欹湖》

下一篇: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