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重云暗":层层阴云遮蔽天光,
"萧萧密雨垂":细密而急促的雨丝纷纷扬扬地飘落。
"为霖淹古道":连绵不断的雨淹没了古老的道路,
"积日满荒陂":多日的雨水积满了荒芜的池塘。
"五稼何时获":各种农作物什么时候才能收获,
"孤村几户炊":在这偏僻的村庄里,又有几户人家在生火做饭。
"乱流发通圃":雨水在园圃中四处乱流,
"腐叶著秋枝":腐烂的叶子附着在秋天的树枝上。
"暮爨新樵湿":傍晚做饭的时候,新砍的柴都是湿的,
"晨渔旧浦移":清晨捕鱼要从旧的水浦转移到别处。
"空余去年菊":只剩下去年种下的菊花还空自存在着,
"花发在东篱":花朵在东边的篱笆旁绽放。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耿湋(736?~787),唐代诗人。字洪源,河东(今山西)人,宝应元年进士,历任左卫率府仓曹、许州司仓等职。耿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其诗大多为酬赠送别之作,偶尔也写乱世之后的社会状况。后人称其“重芳叠业,特生才子;抱明禀秀,卓膺诗人”,在当时,他就有“才子”“诗人”的美称。代表作品有《春日即事》《凉州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以乡村秋雨景象与生活为题材。整首诗描绘了秋雨笼罩下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忧虑与对村民生活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叠字:“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运用叠字,“漠漠”描绘出云层广阔且浓密的样子,“萧萧”则展现雨丝密集之态,二者生动勾勒出秋雨来临前的压抑场景。同时,叠字使诗句韵律回环,读来朗朗上口,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开篇以叠词“漠漠”“萧萧”描绘出阴云密布、细雨纷飞的景象,营造出压抑、灰暗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重云暗”写出了天空的阴沉,“密雨垂”则生动地表现出雨势的连绵不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进一步描写秋雨的影响。秋雨如霖,长时间地淹没了古老的道路,积水成灾,荒陂都被填满。这两句展现了田园在秋雨侵袭下的荒芜景象,也为后文对庄稼和村民生活的担忧埋下伏笔。“五稼何时穫,孤村几户炊”,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象转向乡村生活。“五稼”代表农作物,诗人忧心忡忡地询问庄稼何时才能收获,而“孤村几户炊”则描绘出乡村中炊烟稀少的冷清画面,暗示了秋雨导致粮食减产,村民生活困苦。“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视线聚焦到田园中的细节。雨水形成了乱流,冲进了菜园,秋枝上挂满了腐烂的叶子,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的衰败和荒凉,体现了秋雨对田园生态的破坏。“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从村民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行描写。傍晚做饭时,新砍的柴是湿的,难以点燃;早晨捕鱼也不得不更换地方。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秋雨给村民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表达了诗人对村民的同情。“空余去年菊,花发在东篱”,在一片荒芜、困苦的景象中,唯有去年种下的菊花依旧在东篱绽放。菊花虽独自开放,却无人欣赏,诗人以菊自比,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在秋雨中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