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fēng
cǎi
ruǐ

朝代:唐作者:耿湋浏览量:2
yóu
yáng
xià
qíng
kōng
xún
fāng
dào
cóng
dài
shēng
lái
ruǐ
shàng
lián
yǐng
zài
xiāng
zhōng
zhù
zhān
gāo
shùn
guò
fēng
zhōng
cán
dié
mèng
hún
tōng

译文

蜜蜂从晴空中轻盈地飞来,寻找菊花芳香降落在菊丛。发出声在花蕊上采蜜,身影像融化在浓郁花香中。无论去留蜂翼都沾了薄雾,飞行高低也要选择顺看风。蜂若有灵会愧与蝴蝶不同,无法像蝴蝶和人魂梦相通。

逐句剖析

"游飏下晴空":蜜蜂从晴空中轻盈地飞来,

# 游飏:逍遥自在地飞。飏:一作扬。

"寻芳到菊丛":寻找菊花芳香降落在菊丛。

"带声来蕊上":发出声在花蕊上采蜜,

"连影在香中":身影像融化在浓郁花香中。

# 影:一作饮。

"去住沾余雾":无论去留蜂翼都沾了薄雾,

# 住: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

"高低顺过风":飞行高低也要选择顺看风。

"终惭异蝴蝶":蜂若有灵会愧与蝴蝶不同,

# 蝴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不与梦魂通":无法像蝴蝶和人魂梦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蜂采菊蕊》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写蜜蜂的形态、活动、身分,都能恰到好处。全诗紧扣寒蜂采菊的动态,首联写蜂从晴空飏落、寻芳菊丛,勾勒其轻盈起点;颔联以“带声”“连影”从听觉、视觉角度,细腻刻画蜂在花蕊间穿梭的灵动之态;颈联“沾余雾”“顺过风”描绘其与雾气、秋风的互动,尽显自然和谐;尾联以“惭异蝴蝶”的对比,含蓄表达寒蜂无法如蝴蝶般传递梦魂的怅惘。全诗以工笔细描的笔法、清雅灵动的语言,展现寒蜂采菊的生机画面,同时借物喻情,于细微处见哲思,兼具自然之美与含蓄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耿湋(736?~787),唐代诗人。字洪源,河东(今山西)人,宝应元年进士,历任左卫率府仓曹、许州司仓等职。耿湋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其诗大多为酬赠送别之作,偶尔也写乱世之后的社会状况。后人称其“重芳叠业,特生才子;抱明禀秀,卓膺诗人”,在当时,他就有“才子”“诗人”的美称。代表作品有《春日即事》《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该诗对蜜蜂的状貌、举动、属性的刻画,均恰如其分,极为传神,表达了诗人对寒蜂的怜悯与自身的孤独之感,同时流露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两句是对寒蜂活动的起始描写。“游飏”二字状其轻盈飞舞之态,“下晴空”点明从高空洒落的轨迹,与“寻芳”呼应,凸显寒蜂为采蜜而主动探寻的生机。“菊丛”既点出季节(秋菊盛开),又为寒蜂提供活动场景,简洁两句勾勒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与主体的动态感。“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从感官角度细腻刻画寒蜂采蕊情景。“带声”以听觉捕捉蜂翼振动之音,“来蕊上”精准定位其劳作地点;“连影”以视觉追踪其身影移动,“在香中”则将视觉与嗅觉交融,蜂影仿佛浸透于菊香之中,形成多维度的通感体验。此联以工整对仗和细腻笔触,将寒蜂的灵动与菊丛的芬芳凝于笔端,画面鲜活生动。“去住沾余雾,高低顺过风”进一步展现寒蜂与环境的互动。“去住”写其或留或飞的状态,“沾余雾”暗示清晨或雨后的湿润环境,雾气沾于蜂翅,倍增质感;“高低”状其随势翻飞的轨迹,“顺过风”则体现其顺应秋风的悠然姿态。诗人以“余雾”“过风”等轻淡意象,烘托寒蜂活动的自然随性,暗合物我和谐的哲思。“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以议论收束,托物言志。诗人将寒蜂与蝴蝶对比,蝴蝶常被视为传递梦境的意象(如“庄生晓梦迷蝴蝶”),而寒蜂虽能辛勤采蜜,却“惭”于无法如蝴蝶般通达梦魂。此句表面写蜂之“不足”,实则借物喻人,含蓄表达对自身或世人难以超越现实阻隔、实现心灵相通的感慨,于自然描摹中注入深沉的人生思考,使全诗超越咏物层面,兼具哲理性与抒情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令能《王昭君》

下一篇:唐·李世民《咏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