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带东风一向斜":柳丝在东风的吹拂下一直倾斜着,
"春阴澹澹蔽人家":春天里那淡淡的阴云遮蔽着家家户户。
# 澹澹:原指水波动貌。此指柳条飘动,柳阴如水波起伏。,春阴:春天的树荫。
"有时三点两点雨":时不时飘下三点两点细雨,
"到处十枝五枝花":所到之处随处可见十枝五枝绽放的鲜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城中无数的楼台仿佛是精美的绣品和图画,
"九原珠翠似烟霞":郊外田野上的花草树木犹如烟霞般绚烂美丽。
# 烟霞:云气,形容墓地人多如云聚集。,珠翠:首饰。此代指扫墓的妇女。,九原:墓地。
"年年今日谁相问":每年的这个时候又有谁来问候我呢,
"独卧长安泣岁华":我独自卧在长安城里,为岁月的流逝而哭泣。
# 岁华:年华。
"风烟放荡花披猖":风烟弥漫,花儿肆意地盛开,
"秋千女儿飞短墙":秋千架上的少女轻盈地荡过矮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穿着绣袍的人骑着马奔驰着拾取遗落的首饰,
"锦袖斗鸡喧广场":衣袖华丽的人在广场上斗鸡,场面喧闹非凡。
"天地气和融霁色":天地间气候温和,雨后天晴,呈现出一片晴好的景色,
"池台日暖烧春光":池塘楼台在温暖的阳光下闪耀着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可怜我身处于尘世之中没有其他值得称道的事情,
"空脱荷衣泥醉乡":只能空自脱下隐士的衣服,在醉乡中沉迷。
唐代诗人
李山甫(?~?),唐代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累举进士不第。僖宗中和三年前后,入藩镇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幕。僖宗文德元年,魏博军乱,乐彦祯父子败亡,李山甫不知所终。李山甫的诗歌间有议论、美刺兼得。其诗语言通俗,自然流畅,颇受白居易、贾岛诗风影响,亦掺杂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全唐诗》小传亦称赞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代表作品有《寓怀》《赴举别所知》《寒食二首》等。
1. 分段赏析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描绘出一幅早春景象,柳丝在东风中倾斜飞舞,淡淡的春阴遮蔽着人家,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又略带慵懒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以细腻笔触刻画了春雨的稀疏与花朵的零落绽放,“三点两点”和“十枝五枝”用词精妙,将春雨的灵动与春花的初绽表现得栩栩如生,展现出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清新之美,也体现出诗人对春日细微景象的敏锐观察力。“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视角从自然景观拓展到人文景致,万千楼台仿佛锦绣画卷,郊野之外女子的珠翠在阳光照耀下如烟霞般绚烂,通过对楼台和女子服饰的描写,极言春日里世间的繁华盛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暗示出此时节的热闹与昌盛。“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情绪陡然一转,从对春日美景的描绘落到自身的孤独寂寞,年复一年在今日却无人相问,独自躺在长安城中感伤岁月流逝,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孤寂与对时光易逝、自身落魄的哀伤之情。“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描绘出春风轻拂、烟花缭绕,花朵肆意绽放的景象,而打秋千的少女笑声盈盈,身影掠过短墙,画面充满动感与活力,展现出春日里少女们的欢快嬉戏场景,尽显青春的活泼与朝气。“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进一步描写贵族子弟身着绣袍骑马追逐,拾取女子遗落的首饰,还有人在广场上身着锦袖斗鸡,场面热闹非凡,通过这些细节生动地呈现出春日里人们游乐活动的丰富多样以及社会的繁华热闹,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写天地间气候温和,雨后初晴的霁色与暖日下的池台相互映衬,仿佛池台都因春光而燃烧起来,再次强调春日的明媚与温暖,烘托出整体欢快、热烈的氛围。“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诗人笔锋一收,回到自身,感叹自己身处尘世却无所事事,白白地摆脱隐士之服(意味着放弃归隐的初心)沉醉在这世俗的故乡(指长安),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无奈以及在世俗繁华中的迷茫与失落,两首诗皆借春日之景抒内心复杂愁绪,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2. 作品点评
此诗行文流畅自然,尤为颔联之处,笔触轻盈灵动,勾勒眼前春景,妙在不着痕迹间尽显匠心,堪称描绘春光之绝妙佳句。虽采用拗救句法,却毫无生硬之感,读来顺畅自然。全篇巧妙融入七个数字,别具一格,为诗作增添了一抹独特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 钝吟云:画出寒食(“有时三点”二句下)。
《才调集补注》
# “有时三点两点”,非写雨也,是写暮春乍雨乍晴时候。“到处十枝五枝”,非写花也,足写暮春绿暗红稀景象。
金元好问《唐诗鼓吹笺注》
# “有时三点两点雨”,于不着力处见工。
《唐诗别裁》
# 李山甫《寒食》诗,真画出清明二月天也。就此一斑,可窥全豹。
清薛雪《一瓢诗话》
# 通首写状寒食时候,不事点染,笔意自尔生动。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上一篇:唐·耿湋《听早蝉歌》
下一篇:唐·杜牧《重送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