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山甫浏览量:1
dùn
wán
qīng
wàn
qiū
zhí
tiān
shǐ
yīng
xiū
xián
chén
yáng
zhē
miàn
néng
xiàng
lóu
tái
qiáng
chū
tóu
dǒu
tiān
qiān
chǐ
cuì
yáng
xián
fàng
duī
chóu
jiǎ
ráo
shì
shén
xiān
zhōng
bào
qín
shū
xiàng
yóu

译文

那山上的绿色浓郁得有些沉闷,青色也透着几分固执,历经了几万年的春秋,要是没有天地存在了,它才会停止这般模样。不要嫌弃它被尘土遮掩好似在假装遮面,它还能朝着楼台的方向倔强地探出头来。雨过天晴时,山色陡然增添了千尺翠绿,夕阳西下时,它又好像悠闲地释放出一堆愁绪。倘若自己没有神仙的资质,最终还是会抱着琴书到这南山游玩。

逐句剖析

"钝碧顽青几万秋":那山上的绿色浓郁得有些沉闷,青色也透着几分固执,历经了几万年的春秋,

"直无天地始应休":要是没有天地存在了,它才会停止这般模样。

"莫嫌尘土佯遮面":不要嫌弃它被尘土遮掩好似在假装遮面,

"能向楼台强出头":它还能朝着楼台的方向倔强地探出头来。

"霁色陡添千尺翠":雨过天晴时,山色陡然增添了千尺翠绿,

"夕阳闲放一堆愁":夕阳西下时,它又好像悠闲地释放出一堆愁绪。

"假饶不是神仙骨":倘若自己没有神仙的资质,

"终抱琴书向此游":最终还是会抱着琴书到这南山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山》是唐代李山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南山展开,诗人赋予南山以人的情感和性格。首联描述南山历经漫长时间,依旧保持着自身的颜色,展现出其坚韧。颔联中,诗人觉得南山不应被嫌弃,它还能朝着楼台探出头来,体现出南山的顽强与不羁。颈联描绘了南山在不同天气和时间下的不同景象,雨过天晴时翠绿夺目,夕阳西下时又似含愁绪,增添了南山的神秘与多面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的向往,即便没有神仙的资质,也希望抱着琴书到南山游玩,体现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山甫(?~?),唐代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累举进士不第。僖宗中和三年前后,入藩镇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幕。僖宗文德元年,魏博军乱,乐彦祯父子败亡,李山甫不知所终。李山甫的诗歌间有议论、美刺兼得。其诗语言通俗,自然流畅,颇受白居易、贾岛诗风影响,亦掺杂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全唐诗》小传亦称赞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代表作品有《寓怀》《赴举别所知》《寒食二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钝碧顽青几万秋,直无天地始应休”,从时间和颜色上描绘南山,强调其历经漫长岁月,颜色浓郁且持久,展现出南山的坚韧和永恒。“莫嫌尘土佯遮面,能向楼台强出头”,赋予南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认为它不应被嫌弃,还能主动展现自己,体现出南山的顽强和不羁。“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分别描绘了南山在雨过天晴和夕阳西下时的不同景象,既写出了南山的美丽,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忧愁。“假饶不是神仙骨,终抱琴书向此游”,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的向往,即便没有神仙的资质,也希望到南山游玩,体现出诗人对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

下一篇:唐·李白《送窦司马贬宜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