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jiāng
yǐn
·
·
qiū

朝代:元作者:吴西逸浏览量:3
bái
yàn
luàn
fēi
qiū
xuě
qīng
shēng
liáng
sǎo
què
shí
biān
yún
zuì
sōng
gēn
yuè
xīng
dǒu
mǎn
tiān
rén
shuì

译文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进入梦乡。

逐句剖析

"白雁乱飞秋似雪":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

# 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

"清露生凉夜":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

"扫却石边云":扫去石边的云雾,

# 却:除、去。

"醉踏松根月":踏碎松下的月影,

# 松根:松树根。

"星斗满天人睡也":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进入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江引・秋居》是元代作曲家吴西逸创作的一首小令,虽写作年月不详,却以独特韵味流传至今。全曲围绕秋夜景色展开,以白雁、雪、云、月、星斗等意象,勾勒出静谧清凉的秋夜画面。开篇“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点明秋夜之景,白雁纷飞似雪,清露带来凉意,奠定清冷基调。“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则生动展现诗人洒脱之态,借“扫云”“踏月”行为,彰显其对尘世的超脱。最终以“星斗满天人睡也”收尾,尽显悠然闲适。全曲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素雅之色衬淡泊之情,深刻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污浊尘世、回归自然,以及对高雅情操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家

吴西逸(?~?),元代散曲家。吴西逸大约生活在元仁宗延祐末前后,生平事迹并不明确。其散曲内容多写自然风光、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从艺术表现上看,吴西逸善于锤炼字句,对仗精工,特别重视意象的选择提炼与意境的构置。就曲作风格而言,其曲或清新秀丽,或妩媚华雅,皆与张可久为近,是元散曲中典型的清丽派曲家风致。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吴西逸之词,如空谷流泉”。作品有〔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越调·天净沙〕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尽管《清江引・秋居》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作品的意境与笔触推测,应是吴西逸在某个秋夜醉酒后,被周遭清冷静谧的景致触动,将所见所感凝于笔端创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清江引・秋居》是元代吴西逸创作的一首元曲小令,属写景抒怀题材。全曲以白雁、雪、云、月、星斗等意象,勾勒出静谧清凉的秋夜图景,文字简洁、意境潇洒、色彩淡雅、格调清新。作者借景抒情,以素雅之景衬淡泊之情,生动描绘秋夜酒醉后所见之景,深刻表达了远离尘世污浊、回归自然,保持高雅情操的向往与追求。

2. 分段赏析

以“秋居”为题,实则描绘醉后露宿之景,尽显“天地为庐,超然物外”的旷达襟怀,亦透露出作者自得其乐、纵意洒脱的生活情趣。开篇“白雁乱飞秋似雪”,虽未明言白雁入夜纷飞之因,却借“秋似雪”巧妙关联深秋白霜满布的景象,以白雁作为深秋象征,勾勒出秋夜清冷画面;“清露生凉夜”则将笔触从天际转至地面,续写秋夜露重的寒凉之景,为人物登场营造出清寂环境。“扫却石边云”一句颇具意趣,古人常将山石唤作“云根”,此处“石边云”实则指岩壁雾气。作者行走间袍角拂开雾气,近乎贴着山石疾行却毫无惧意,酒意已在这洒脱姿态中悄然流露。“醉踏松根月”直白点出醉态,松树荫蔽下,月光斑驳洒落,作者偏择此“松根月”踏行,趔趄脚步尽显醉态。如此大醉急行,终难支撑,作者仰面倒地,先是凝望“星斗满天”,而后便抛却世间纷扰,酣然沉睡,一句“人睡也”将那份无拘无束的闲适展现得淋漓尽致。

3. 作品点评

年复一年,秋天如期而至,景象似曾相识。然而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却展现出了多样的风貌。吴西逸的《清江引·秋居》,风格清淡雅洁,意境宁静淡泊,宛如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界之景,映射出隐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此曲整体色调洁白晶莹,白雁飞过,虽是秋景,却仿佛在下雪一般。小令中,作者对意象展开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自由自在的田园之趣生动呈现。诗中传递出作者渴望远离尘世的污浊,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坚守高雅情操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吴西逸这首“清江引”写隐者的生活,清淡雅洁,气味略同于王维山水诗。

不详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解玉峰

# 全曲文字简洁,意境潇洒,色彩淡雅,格调清新。

不详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宦书亮

# 描写山林秋夜的景色。月光如水,满地白霜,静谧而清爽。诗人痛饮后扶醉而归,伴着云影松涛声睡去。小令写得情趣盎然。

不详人大教授金元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关汉卿《大德歌·夏》

下一篇:元·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