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àn
·
·
huā
kāi

朝代:元作者:马致远浏览量:3
huā
kāi
zhèng
guī
lái
bàn
sēng
lín
yǒu
lóng
shān
gōng
táo
yuān
míng
tài
bái
zài
dòng
tíng
gān
dōng
yáng
jiǔ
xiè
西
āi
chǔ
sān
xiū
guài

译文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逐句剖析

"菊花开":在菊花开放的时候,

"正归来":我正好回来了。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

# 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携宾客游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境内),孟嘉作为参军随游,忽然被风吹落了帽子,遭到人取笑,他泰然自若,从容作答,四座叹服。,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

"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

# 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

# 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

"哎":哎,

"楚三闾休怪":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 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拨不断·菊花开》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归隐之后创作的一首元曲小令。此曲开篇借菊花意象与陶渊明归田典故,点出作者辞官归隐的人生选择;中间三句以鼎足对形式,将与僧友雅客相伴、效仿先贤风骨、品尝珍馐佳酿三组意象并置,细腻展现归隐生活的闲适与雅趣;结尾以诙谐口吻向屈原致歉,委婉道出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正是促使其归隐的深层动因。全曲巧妙化用典故,既暗喻作者超脱世俗的品格追求,又深化作品对现实批判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曲或为马致远晚年所作。于仕途跌宕半生的马致远,晚年仍未得腾达之机,长久辗转于微末官吏之列。其后期散曲中,多次提及宦海风波,亦屡屡流露退隐之意,此曲便折射出这般心境。这首小令正是创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拨不断·菊花开》是一首元曲小令。此曲借菊多处典故,体现了作者归隐生活的闲适与雅趣,既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品格追求,又深化作品对现实批判的思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曲运用多处典故,如“菊花开,正归来”句,巧用陶渊明归田的典故。东晋时期,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归乡,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千古名句,菊花自此成为其归隐生活的象征。马致远在此处,以菊花盛开时节作为归乡契机,借陶渊明爱菊归隐的意象,表明自己如陶渊明一般,厌倦仕途,选择回归自然、远离尘嚣,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弃,为全词奠定了归隐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此曲开篇“菊花开,正归来”两句,借陶渊明归田典故,尽显马致远对过往仕途的厌弃,将归隐喻为迷途知返。菊花绽放之时踏上归途,既点明时令,也以菊之高洁,暗喻自身脱离尘俗、回归本心的坚定选择,为全曲归隐基调奠基。“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作为鼎足对首组,引慧远送客、殷天祥变花、孟嘉龙山落帽典故。作者借与僧道雅士交往,勾勒出归隐后清雅的社交圈。在这远离世俗的生活中,与超凡之人相伴,既展现生活情致,也流露对高洁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鼎足对中,杜甫心怀天下、陶渊明悠然田园、李白潇洒不羁,皆为文学巨匠。马致远以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为荣,暗示自己归隐后,渴望在精神与创作层面,追寻先贤足迹,于诗词雅韵间,寻得心灵的栖居之所。“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鼎足对末组,以洞庭柑橘之甜、东阳美酒之醇、西湖螃蟹之鲜,铺陈归隐后的物质享受。这些各地珍馐,不仅展现生活的富足,更体现作者摆脱官场束缚后,尽情品味生活本真乐趣的闲适与惬意。曲末“哎,楚三闾休怪!”一句,马致远以幽默自嘲回应世人不解。屈原忠君爱国却遭放逐,作者在此并非否定其精神,而是借调侃之语,委婉道出归隐因由——社会黑暗,当权无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此句深化对现实批判,凸显归隐决心。

4. 作品点评

此曲虽频繁用典,却毫无堆砌之感。这些典故皆源自大众熟知的经典故事,融入曲中以抒胸臆,不仅巧妙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更能凭借其广泛的认知基础,迅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达成出色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当马致远说“楚三闾休怪”时,其实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而是委婉地说如今的统治者糟糕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于我都不屑与之为伍,更别说为它去卖命出力了。

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旅次》

下一篇:元·佚名《清江引·咏所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