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ng
·
·
chén
chū
jiào

朝代:元作者:陈草庵浏览量:3
chén
chū
jiào
hūn
zhēng
zào
hóng
chén
nào
yáo
yáo
shuǐ
tiáo
tiáo
gōng
míng
jìn
zài
cháng
ān
dào
jīn
shào
nián
míng
lǎo
shān
jiù
hǎo
rén
qiáo
cuì
liǎo

译文

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道路遥遥万里,江水千里迢迢,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江山,依旧那样美好;人,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逐句剖析

"晨鸡初叫":从早晨雄鸡初叫,

"昏鸦争噪":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

#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

"路遥遥":道路遥遥万里,

# 遥遥:一作“迢迢”,又作“迢遥”。

"水迢迢":江水千里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

# 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今日少年明日老":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

"山":江山,

"依旧好":依旧那样美好;

"人":人,

"憔悴了":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坡羊·晨鸡初叫》是元代散曲家陈草庵《山坡羊》组曲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该曲以清晨鸡鸣、黄昏鸦噪起笔,勾勒出时间流转的画面,生动展现人生的起伏变迁。曲中意象鲜活丰富,借鸡鸣鸦噪象征世俗喧嚣,通过“那个不去红尘闹”的反问,以及“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的强烈对比,深刻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与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陈草庵(1247~?),元代散曲作家。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析津(今北京)人。至元二十九年任山东肃政廉访副使。延祐元年,奉使河南经理钱粮,寻拜河南行省左丞。后历官监察御史、诸道宣抚、中丞等职。其存曲内容多以愤世嫉俗为主。《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为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及作者自身处世哲学之作,内容丰富,朴实无华,凝重端丽。散曲今存小令《中吕·山坡羊》26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刺追名逐利的小令,以清晨的鸡鸣和黄昏的鸦噪为背景,用大自然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展现出人生的流转与变迁。

2. 写作手法

象征:“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鸡啼鸣象征世俗生活的开始,昏鸦聒噪暗喻名利场的喧嚣。鸡与鸦本为自然生物,却被赋予“红尘闹”的世俗色彩,暗示世人如群鸦般争先恐后投身名利场,丧失本真。以动物本能的“闹”影射人类非理性的功名追逐,批判社会对欲望的畸形推崇。反问:​​曲中“那个不去红尘闹”以反问句式强化情感张力。“那个”意为“哪个”,用疑问语气实则断言“世人皆在红尘中奔波”,将个体行为扩大为普遍现象,尖锐揭露世人对功名的盲目追逐。对比:​​结尾“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形成强烈反差:山峦亘古长存,而人在功名追逐中迅速衰老。自然永恒与生命短暂的对比,凸显功名虚幻的本质。

3. 分段赏析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二句,以简笔白描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市井众生相:雄鸡刚发出第一声啼鸣,昏鸦尚在枝头聒噪未歇,追名逐利之徒便已裹挟着尘嚣奔忙上路。这往来辐辏的热闹,竟与乌鸦争食时的喧嚣不相上下;这朝朝暮暮的奔逐,恰似今日早晚高峰的人潮,只不过往昔的鸡鸣鸦噪,早已换作了车马的嘶鸣与汽笛的尖啸。看那“那个不去红尘闹”的热闹景象,功名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扬起的红尘遮天蔽日,将天地染得一片混沌。“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这所谓的“长安道”,哪里是什么康庄坦途?分明是吞噬岁月与心血的漫漫长路。古人早有诗叹:“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又有“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的警语。可即便深知此中艰难,仍有人前赴后继:今日还眉目青涩的少年,转眼便鬓发苍苍;昨日尚怀青云之志的才俊,今日已沦为尘俗里的行尸走肉。功名如镜花水月,偏教人耗尽半生追逐;韶华似指间流沙,未及细品便已从指缝溜走。“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渺茫不可期,而韶华转瞬即逝,似乎今朝还是少年,明日便垂垂老矣!“山,依旧好”。方才还笼罩在功名利禄阴云里的人间,刹那间被推远成背景,苍莽青山如天然画卷徐徐展开。“人,憔悴了”这转折是如此突兀,却又如此振聋发聩:看那青山,任风雨剥蚀、霜雪侵袭,始终保持着天地初开时的本真模样;再看那些为功名奔波的人,早已在宦海浮沉中失了初心,在名利场里熬得形容枯槁。山是亘古的,人是易老的;山是自在的,人是困厄的。若论到生命的本真与永恒,恐怕连山间一块顽石,都比这些为功名所累的“聪明人”更接近生命的本相。这般人生,岂不可叹可悲?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篇,前半部分大多在描摹追名逐利者的窘态与可悲。临近结尾处突显“山,依旧好”四字,看似突兀,实则与上文的直白铺陈及下文“人,憔悴了”形成强烈反差。以大自然的永恒不变,对照人生的短暂易逝,直抵人心、引人深思,满含冷峻隽永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元淮《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下一篇:元·许有壬《蝶恋花·万象森森天漠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