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窗幽梦微茫":半扇窗户透进朦胧幽微的梦境,
"歌罢钱塘":曾经在钱塘江畔放声高歌,
# 歌罢钱塘:用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故事。《春渚纪闻》记载她的《蝶恋花》词一首,词中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之句。钱塘,即杭州,曾为南宋都城,古代歌舞繁华之地。
"赋罢高唐":在高塘之地挥笔赋诗。
# 赋罢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古云梦泽中。相传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其欢会,见宋玉《高唐赋》。
"风入罗帏":夜风吹入轻罗帐,
# 罗帏:用细纱做的帐子。
"爽入疏棂":凉爽透过稀疏的窗棂,
# 疏棂:稀疏的窗格。
"月照纱窗":月光洒在纱窗上。
"缥缈见梨花淡妆":隐隐约约看到梨花淡雅的妆容,
# 缥缈见梨花淡妆:仿佛看见女子梨花般素洁的衣妆。缥缈:隐约、仿佛。梨花淡妆:形容女子装束素雅,像梨花一样清淡。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
"依稀闻兰麝余香":依稀闻到兰麝留下的余香。
# 兰麝余香:兰花与麝香的香味。兰麝:兰香与麝香,均为名贵的香料。,依稀:仿佛。
"唤起思量":唤起我的思念,
"待不思量":本想不思念,
"怎不思量":却又怎能不思念。
"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孤独的小船漂泊着停靠在沙洲边,
"悄悄冥冥":周围环境静谧幽深。
"江树碧荧荧":江边的树木闪烁着碧绿的光,
"半明不灭一点渔灯":半明半灭地闪烁着一点渔灯。
"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潇湘的景色清冷孤寂,傍晚时分凉风习习,
"淅留淅零墓雨初晴":刚刚停歇的墓雨让空气格外清新。
"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皎洁的月光映照在船篷上,留下团圆的明月,
"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此时秋风正潇潇飒飒地响着,和着银筝的声音,发出稀稀拉拉、带着几分刺耳的秋声。
"见希飏胡都茶客微醒":看到稀稀落落的茶客微微醒来,
"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细细地思索着,双生啊双生,
"你可闪下苏卿":你难道要像苏卿一样,把我独自抛下吗?
“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1324?),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曾任杭州路吏,其杂剧创作名闻天下,艺人尊称“郑老先生”,病卒,火葬于西湖灵芝寺。郑光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剧作词曲优美,多以青年男女爱情和历史题材为主题。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三战吕布》五种。其中《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小说《离魂记》,是元杂剧中具有独特成就的爱情剧。
1. 分段赏析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塘。”:开篇点明女子从幽梦中醒来,“微茫”一词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氛围。“歌罢钱塘,赋罢高塘”暗示女子曾经的生活丰富多彩,但现在却只能在回忆中品味,为后文的思念之情埋下伏笔。“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描绘了夜晚的环境,微风轻拂罗帐,凉爽透过窗棂,月光洒在纱窗上,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宁静与思念。“缥缈见梨花淡汝,依稀闻兰麝余香。”:“缥缈”“依稀”等词表现出女子的梦境和回忆的模糊性,梨花淡雅的妆容和兰麝的余香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的思念之情,使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细腻情感。“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通过心理描写,直接抒发了女子的思念之情。“唤起思量”表明思念被唤醒,“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则表现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突出了思念的强烈。“飘飘泊泊船揽定沙汀,悄悄冥冥。”: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象,孤独的小船漂泊着停靠在沙洲边,周围环境静谧幽深,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为女子的思念之情增添了一份惆怅。“江树碧荧荧,半明不灭一点渔灯。”:“碧荧荧”描绘了江边树木的碧绿闪着微光,“半明不灭”则表现出渔灯的闪烁不定,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清冷和孤寂,暗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墓雨初晴。”:“冷冷清清”“淅留淅零”等词描绘了潇湘景色的清冷和墓地雨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哀愁。“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皎皎洁洁”描绘了月光的皎洁,“团栾月明”则表现出月亮的团圆,与女子的孤独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她的思念之情。“正潇潇飒飒和银筝失留疏剌秋声。”:“潇潇飒飒”描绘了秋风的萧瑟,“失留疏剌”则表现出银筝乐声的凄凉,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悲伤和思念。“见希飏胡都茶客微醒,细寻寻思思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希飏胡都”描绘了茶客稀稀落落的样子,“微醒”则表现出他们的朦胧状态。“细寻寻思思”表现出女子的细细思索,“双生双生,你可闪下苏卿?”则直接抒发了女子对爱人的牵挂和担忧,体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上一篇:元·王恽《浣溪沙》
下一篇:元·李道纯《沁园春·说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