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ài
hóng
鸿
qiū
·
·
jīn
yuán
sān
shēng

朝代:元作者:郑光祖浏览量:3
jīn
yuán
sān
shēng
tiě
mén
xiàn
wǎng
zuò
qiān
nián
luó
jiāng
kōng
sān
běi
máng
shān
shuí
shì
qiān
qiān
xiǎng
yīng
táo
lìng
bēi
dào
liú
líng
zěn
xiāng
féng
yǐn
kōng
guī

译文

那金谷园的奢华又怎能让人享有三世的富贵呢,即使是打造铁门槛,也不过是枉费心机的嫉妒与妄想。汨罗江白白地让屈原这位三闾大夫蒙冤受辱,而北邙山上埋葬着众多死去之人,可生前又有谁真能长久享有高官厚禄呢?想来,陶渊明的酒杯,到不了刘伶的墓前。既然相逢了,怎么能不饮酒就空手回去呢。

逐句剖析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那金谷园的奢华又怎能让人享有三世的富贵呢,

#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此句意谓富贵不能长久。金谷园:晋石崇所建,在洛阳城西。石崇以奢富著称,常在金谷园中宴宾取乐。

"铁门限枉作千年妒":即使是打造铁门槛,也不过是枉费心机的嫉妒与妄想。

# 铁门限:铁门槛,喻过不去。范成大有“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诗句。

"汨罗江空把三闾污":汨罗江白白地让屈原这位三闾大夫蒙冤受辱,

# 三闾:三闾大夫的简称。战国时楚国所设的官司,掌管屈、昭、景三性贵族的事,屈原曾任此职,故以“三闾“你指屈原。屈原被放遂以后,于五月五日自沉于汩罗江。,汨罗江:在今湖南岳阳。屈原遭放逐后,自沉于汩罗江。

"北邙山谁是千钎禄":而北邙山上埋葬着众多死去之人,可生前又有谁真能长久享有高官厚禄呢?

# 千钎禄:指高官厚禄。钎,古代量器。《左传》昭公三年:“侈十则钟。”杜预注:“(钟)六斛四斗。”钎:一作钟。,北邙山:在洛阴市北,东汉及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后人常用来泛指一般的墓地。

"想应陶令杯":想来,陶渊明的酒杯,

# 陶令杯: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又性嗜酒,故云“陶令杯”。

"不到刘伶墓":到不了刘伶的墓前。

# 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作《酒德颂》,对封建礼表示蔑视,对醉乡生活表示赞扬。李贺《将进酒》:“劝群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令坟上土。”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既然相逢了,怎么能不饮酒就空手回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为元代郑光祖所作的一首散曲。此曲通篇以实例为引,对世间豪族的追求予以否定,倡导效仿陶潜隐居山林、以酒自娱的生活方式。全曲借否定现实,赞颂退隐,清晰展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暂,盛衰瞬息万变,所有荣华富贵皆如过眼云烟般虚幻。因此,作者认为应当远离尘世喧嚣,选择避世隐居,过上与世无争、诗酒相伴的闲适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1324?),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曾任杭州路吏,其杂剧创作名闻天下,艺人尊称“郑老先生”,病卒,火葬于西湖灵芝寺。郑光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剧作词曲优美,多以青年男女爱情和历史题材为主题。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三战吕布》五种。其中《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小说《离魂记》,是元杂剧中具有独特成就的爱情剧。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正宫·塞鸿秋》为元代郑光祖所作,这首散曲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作者深感人生变幻无常。他认为人们不应沉湎于对未来的幻想,而应秉持及时行乐的观念。这种观念背后,是浓重的悲观厌世与消极颓废情绪,使得作者对荣华富贵予以了彻底否定,就连古代人们普遍追求的诸如福、禄、寿等目标,以及忠君、爱国等理念,也一并被摒弃。作者在思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承受着精神创伤与内心痛苦的双重煎熬,最终创作出了这篇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元曲,表达人生态度题材的诗。以陶潜隐居山林、饮酒自娱为例,营造出一种闲适、超脱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认为人生短促、盛衰无常,荣华富贵皆为过眼云烟的观点,以及倡导隔绝红尘、避世隐居,去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生活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

2. 写作手法

用典:“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金谷园”是用典,指西晋富家石崇在河阳修筑的花园,以奢侈著称。石崇生活奢靡,诸如以蜡当柴,美人充室,厕所中放置香料、干枣等。此典常被历代文人用于代指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虽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来源,但“打铁做门限”以阻止“阴间鬼的牵魂”来追求长寿的行为,是民间传说或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表达,可理解为一种广义的用典,反映人们对长寿的追求。“汨罗江空把三闾污”:运用屈原的典故,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在楚国时,因奸佞当道,他怀才不遇,最终投汨罗江自尽。此句借汨罗江与屈原的关系,表达对黑暗社会的嘲讽及对屈原的叹惋。

3. 分段赏析

首句从“富”的角度切入,运用“金谷园”这一典故。西晋石崇于河阳修筑的金谷园,以奢靡无度闻名,诸如以蜡代柴、姬妾成群,甚至连厕所都备有香料与干枣。历来文人常借此典指代富贵,如《红楼梦・林黛玉题世外桃源》中的“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庾信《枯树赋》里也有“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昙花”的表述。“金谷园”与“哪得”相衔接,鲜明地流露出作者对世间豪族的否定态度,在他看来,石崇式的暴富恰似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紧随其后的第二句,作者将视角转向人生的另一追求——“寿”。人们怀着美好憧憬,妄图延长寿命,乃至阻止生命终结,于是“打铁做门限”,冀望阻拦“阴间鬼的牵魂”。然而,美好的期许终究落空,无论门槛筑得多高多坚固,都无法抗拒“人固有一死”的自然规律。一切不过是徒劳,一种劝世的情愫在字里行间油然而生。“汨罗江”一句则从忠君爱国的视角着笔,同样运用典故。在那黑暗浑浊的社会时代,本应澄澈的汨罗江水,却背负上“污屈原”的罪名,不禁让人联想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此句暗含作者对黑暗社会的讥讽,对屈原之死的痛惜,以及对忠君报国这一人生追求的否定。同时,也映射出作者自身的失意。他“为人方直,名闻天下,声彻闺阁”,怀揣远大政治抱负,却在当时的环境中无从施展,这种情感在其杂剧《王粲登楼》中有所体现,抒发了游子漂泊、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感慨。“北邙山谁是千钟禄”一句,否定了人生显贵的追求。顺着曲意,在最后的三句里,“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郑光祖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效仿陶潜,隐居山林,以饮酒自娱。既然相逢,就当尽情畅饮,否则便是虚此一行。这也可理解为对人生自由的一种追求:既然来到世间却不饮酒作乐,岂不是“空归去”。故而,作者以与知己相逢为乐,借诗酒自娱,最终彰显其志趣。

4. 作品点评

综观这首小令,其借由对现实的否定,热情赞颂退隐生活,鲜明呈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理念。作者深感人生短暂,世间盛衰变幻不定,所有的荣华富贵皆如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基于此,作者主张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选择避世隐居,去过一种与世无争、以诗酒相伴的闲适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郑德辉此词似秦少游,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李真人《望江南·金花道》

下一篇:元·刘敏中《玉楼春 大德癸卯,子温佥宪济南,余奉使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