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五柳侵江路":门前种着五棵柳树,枝叶蔓延,几乎遮蔽了江边的道路,
# 五柳:陶渊明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后因以“门前五柳”喻隐逸之士的信所。
"庄儿紧靠着白萍渡":我的小屋紧紧挨着长满白萍的渡口。
# 白萍渡:长满白苹的渡口。往往也是写高人逸士的去所。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除了彭泽县令这样的官职,我无心去做其他的官,
#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陶渊明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回乡了。除,任命。
"渊明老子达时务":陶渊明明白时务,懂得适时隐退。
"频将浊酒沽":我频繁地去买浑浊的老酒,
"识破兴亡数":已经看透了世间的兴盛与衰亡。
# 识破兴亡数:看透了或兴或亡的命运。数,命运,内在规律。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喝醉的时候,我面带笑意,捻着菊花,悠然离去。
#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陶渊明生性嗜好酒,又爱菊。“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见萧纺《陶渊明传》。
“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1324?),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曾任杭州路吏,其杂剧创作名闻天下,艺人尊称“郑老先生”,病卒,火葬于西湖灵芝寺。郑光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剧作词曲优美,多以青年男女爱情和历史题材为主题。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三战吕布》五种。其中《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小说《离魂记》,是元杂剧中具有独特成就的爱情剧。
1. 分段赏析
“门前五柳侵江路,庄儿紧靠着白萍渡”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画面。“门前五柳”巧妙化用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典故,暗示此处乃隐士居所。柳树繁茂,枝叶蔓延至江边道路,营造出清幽、自然的氛围。“庄儿紧靠着白萍渡”,点明小屋紧邻长满白萍的渡口,进一步描绘出环境的静谧与雅致。此二句不仅展现出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水乡农家景致,为后文抒情奠定了旷达的基调,还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自然地引出下文对陶渊明的赞颂。“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这两句运用倒装,按意义顺序应为“渊明老子达时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诗人高度赞扬陶渊明通达时务,明白官场的污浊与自身志趣的不合,毅然辞去彭泽县令之职。“无心做”直白地表明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弃,凸显其不慕名利、追求自由的高尚品格。在元代黑暗统治下,作者借对陶渊明的推崇,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频将浊酒沽”描绘出陶渊明隐居后常买酒畅饮的情景,体现其洒脱、随性的生活态度。“识破兴亡数”则表示他已看透世间的兴衰更替,不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累。“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极具画面感,醉酒后的陶渊明面带笑容,随手捻起菊花悠然离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超脱尘世、纵情诗酒的山林隐士形象。“黄花”即菊花,是陶渊明的象征,代表着高洁、隐逸的品质。这几句诗通过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状态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元代黑暗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与逃避。
上一篇:元·王和卿《【大石调】蓦山溪》
下一篇:元·程文海《青玉案 寿赵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