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欲调太羹":人人都想要调制那无上美味的太羹,
# 调太羹:总理天下。太羹:祭祀时用的肉汁。
"自古无好手":可从古到今就没有几个真正的高手。
"所以山中人":所以我这样的山林隐士,
# 山中人:隐居的人,诗人自指。
"兀兀但饮酒":只能独自昏昏沉沉地借酒消愁。
# 兀兀:寞孤独貌。
唐代诗人
刘叉(?~?),唐代诗人。自称彭城子,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早年行侠,因酒后杀人,变姓名逃遁。遇赦后,他改变了以往的行为作风,开始专心读书,还曾做过韩愈的门客。刘叉恃才不羁,自称“诗胆大于天”。其诗风峻怪,才气纵横,辞多悲慨不平之声,如刀剑相击,铿锵作响。胡应麟《诗薮》论七言歌行时称之为“狂谲”。代表作有《冰柱》《雪车》等。著有《刘叉诗集》。
1. 分段赏析
“尽欲调太羹,自古无好手”两句以烹饪“太羹”为喻,发出深沉感慨。“太羹”在古代是祭祀时所用的不加调料的肉汤,象征着至高的境界或治理天下的大道。“尽欲”二字强调人人都想调制出完美的太羹,喻指世人皆渴望能治理好国家、成就一番事业;“自古无好手”则直接点明,从古至今,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诗人借此隐喻现实中缺乏真正有才能、有能力担当重任的治国贤才,表达出对社会人才匮乏现状的批判与失望。“所以山中人,兀兀但饮酒”两句紧承上文,交代了诗人自身的选择与处境。“山中人”是诗人对自己的指代,表明自己在认清现实后,选择退隐山林。“兀兀”意为孤独、昏沉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独自饮酒时寂寥、颓废的状态;“但饮酒”则进一步强调诗人借酒消愁,以饮酒度日的无奈之举。这两句诗一方面流露出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产生的苦闷与愤懑,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在山中独饮,也不愿迎合统治者的孤傲气节。
上一篇: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下一篇:唐·刘商《咏双开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