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biān
lóu

朝代:唐作者:薛涛浏览量:1
píng
lín
yún
niǎo
chuāng
qiū
zhuàng
西
chuān
shí
zhōu
zhū
jiàng
tān
qiāng
zuì
gāo
céng
chù
jiàn
biān
tóu

译文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逐句剖析

"平临云鸟八窗秋":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

# 平临云鸟八窗秋:“平临”句:谓楼之高度与空中的彩云飞鸟相平。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

"壮压西川四十州":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 四十州:一说“十四州”。据唐代卢求《成都记》:“蜀为奥壤,领州十四,县七十一”。,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

"诸将莫贪羌族马":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

#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

"最高层处见边头":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 边头:边塞前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筹边楼》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筹边楼壮观景色的描绘,以及时过境迁的感慨,抒发诗人托时感事、忧心国事的真挚情感。诗的前两句以叙述与描写为主,“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生动展现筹边楼高耸入云、俯瞰山河的雄伟气势,点明其扼守川西首府形胜之地的重要地位;后两句转入议论抒情,“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以严正之语批评边将贪图私利的短视行径。全诗章法严谨,开合有度,语言雄豪警策,既展现出空间的壮阔,又蕴含着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于含蓄顿挫间,尽显忧国忧民之情,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中写下“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寥寥数语,既道出薛涛这位才女令时人倾慕的才情,也勾勒出她晚年安闲静谧的生活图景。然而,薛涛并未困守于枇杷门巷的清幽天地,与现实隔绝。她心怀家国,其诗作《筹边楼》便是这份关怀时事、心系天下的真切体现。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德裕赴任蜀地后,主持修建筹边楼,并绘制蜀地地形图,涵盖南诏、吐蕃等地。他广纳贤言,每日召见熟悉军事与边疆事务之人,不论士卒还是少数民族人士,皆虚心请教山川地貌、城池布局、道路险易等情况。不出一月,他对蜀地边疆事务已了若指掌。在李德裕主政期间,成功收复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保障了西川地区的长期安定。大和六年(832)十一月,李德裕调离蜀地,此后边疆纷争再起。此时年逾七旬的薛涛,面对时局变幻,感怀万千,遂挥笔写下《筹边楼》,借诗抒发对边疆局势的忧虑与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唐代薛涛创作的七言绝句。主题围绕着筹边楼以及边疆局势展开。诗的前两句描写筹边楼地势高峻,八窗尽揽秋景,气势雄伟,威震西川众多州县。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对诸将提出劝诫,不要因贪图羌族的马匹而引发边患,要站在筹边楼最高处,时刻关注边境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忧虑,希望将领们能以大局为重,重视边防事务。

2. 写作手法

夸张:“壮压西川四十州”,运用夸张手法,极言筹边楼气势之雄伟,强调其对西川地区的重要威慑作用,为下文对边防的关注和对将领的劝诫做铺垫。收尾呼应:诗歌以“最高层处见边头”收束全篇。此中的“高”与“见”,和开篇“平临云鸟”之语相互呼应,一脉相连。“高”字凸显出登览之处的卓然位置,有凌越之势;“见”字则强调视野的延展与洞察。二者与首句所描绘的俯瞰云鸟的高远之境相契,从不同角度勾勒出空间上的辽阔与高渺,在篇章结构上形成呼应,于意境营造上实现贯通,使诗歌的整体架构更为紧密,意境更为浑融。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聚焦筹边楼的描写。“平临云鸟”四字,以云鸟掠过楼前的视角,将楼体高耸入云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八窗秋”三字,则勾勒出天高气爽、视野辽阔的景致。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一个“壮”字精准点出筹边楼雄踞西川首府的险要地势。这两句不仅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还暗含李德裕建楼时安边固疆的深远用意,以及诗人抚今追昔的复杂心绪,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埋下伏笔。后两句于深沉慨叹中暗藏严正批判。诗人尖锐指出,边将因目光短浅、贪求私利,致使与羌族冲突不断,而其军事防御能力的缺失,更让成都这一西川重镇陷入战火威胁。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收尾,“高”与“见”既与首句“平临云鸟”形成呼应,又与次句“壮压西川”形成强烈反差。曾经作为全蜀军政核心、象征战略制高点的筹边楼,如今登楼便能望见边地烽火,这一今昔对照,深刻折射出西川局势的剧变、朝廷用人的失策。诗人借楼抒怀,将杜甫笔下“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的忧患意识融入其中,尽显忧国忧民之情。从句法结构看,“诸将”句笔锋急转,打破前文写景的舒缓节奏,末句又巧妙收束于筹边楼,以登楼远眺的场景作结,笔力遒劲,余韵悠长,尽显诗歌沉郁顿挫之美。

4. 作品点评

《筹边楼》前二句以雄浑笔触勾勒壮阔景致,“平临云鸟”“壮压西川”尽显筹边楼的巍峨气势与战略地位,笔力遒劲,气象万千。后二句陡然转折,由景入事,以“诸将莫贪”“见边头”等语,道尽边将贪婪误国、边疆局势骤变的现实。前后景致与情感形成强烈反差,先前的雄浑壮丽与当下的忧虑沉痛交织,生动塑造出女诗人心系家国、忧国忧民的鲜明形象,彰显其关注国势兴衰的深远见识。全诗短短四句,熔议论、感慨、叙述、描写于一炉,起承转合间尽显章法之妙,既有大开大阖的磅礴气势,又含含蓄深沉的韵味,在中唐诗坛别具一格,堪称以小见大、寄意深远的佳作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

明钟惺《名媛诗归》

# 涛《送友人》及《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然如《筹边楼》诗寄托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下一篇: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