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zhào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2
liáng
yuè
méi
guà
liǔ
wān
yuè
zhōng
shān
jìng
zhōng
kàn
lán
sān
táo
huā
bàn
lái
shàng
tān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逐句剖析

"凉月如眉挂柳湾":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 凉月:新月。

"越中山色镜中看":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兰溪三日桃花雨":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

#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三日:三天。,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半夜鲤鱼来上滩":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春夜兰溪江景。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将弯月比作眉,勾勒出清新秀丽之景;“越中山色镜中看”,以镜喻水,展现出山景在水中的倒影,充满灵秀之气。后两句“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引用民间物候语,直白朴素地叙述春雨后鲤鱼增多的景象。前两句细腻描绘,以比喻营造优美意境;后两句直白叙述,却生动呈现渔民生活场景。从分段看,前两句绘景,后两句写事,动静结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虽前后文笔有别,却巧妙融合,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江月夜图,既展现兰溪山水之美,又传递出渔民的愉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戴叔伦出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兰江,富春江上游支流)临近东阳。《兰溪棹歌》具体创作时间难考,大致作于其任职东阳期间。通常,歌唱地方风光的民歌,多以日间为取景时段,丽日下景物鲜妍明媚,尽显生机与美好。而此诗别出心裁,另辟蹊径选取夜间场景,着力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少为人关注的夜间之美,在取材与构思上独具一格,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歌。诗中描绘了春夜兰溪江边的景色,以“凉月如眉”“越中山色”勾勒出月色下山水的秀丽,用“桃花雨”“鲤鱼上滩”展现出兰溪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清新灵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兰溪山水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渔家生活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想象:由“滩声哗哗”联想到“兰溪三日桃花雨”,由游鱼泼刺声猜测“半夜鲤鱼来上滩”,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诗歌意境,使诗情更浓郁。比喻:“凉月如眉挂柳湾”,将新月比作眉毛,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形状,增添画面美感。动静结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呈现的是静谧的山水画面,为静景;“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中,雨水、鲤鱼带来动态感,动静结合,让诗歌富有生机。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生动展现舟行时所见岸边景致。一弯眉月,散发着清冷光辉,低挂于柳湾梢头。雨后春夜,月色愈发澄澈。时处三月,柳丝垂拂。眉月与新柳相映,清新之韵尽显。此地古属越国,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将越中山水的秀丽刻画得入木三分,水清如镜,两岸山色尽映其中。句中“中”字反复出现,增添了民歌般的咏叹韵味,也传递出诗人夜间行舟,于水中赏景、即兴歌唱的悠然自得。末两句“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行至滩头,哗哗滩声入耳,诗人由声联想到连日春雨,致使兰溪水涨,滩声也更显急促。在这滩声里,似能听见鱼儿逆水游动的泼刺声,进而想到是鲤鱼趁着春江涨水,欢快地往滩上奔跃。南方二三月桃花盛开时,春雨绵绵,此雨使江水上涨却不致浑浊,才有了前文“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足见诗人观察描写之细致入微。因是夜行,夜色朦胧,“桃花雨”三字为画面增添一抹亮色;静夜之中,鲤鱼上滩的声响,让画面有了灵动的生机。其实,“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并非诗人亲眼所见,而是由滩声、鱼声引发的联想与猜测。这丰富的想象,让整首诗的诗情更为浓郁。

4. 作品点评

《兰溪棹歌》仿民歌韵致,笔触清新灵妙。诗中虽未着墨“人”与“情”,却处处景中含人、景中蕴情。以“凉月如眉”绘月色皎洁,借山水倒映显兰溪明丽,又用“鲤鱼上滩”现渔家之欢。整首诗宛如优美乐曲、秀丽画卷,将山水之美、月色之清、渔民之乐,尽皆展现,读来如临其境,予人美妙的审美享受,尽显民歌风船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下一篇:唐·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