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luò
yáng
chéng
chūn
guāng
hǎo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luò
yáng
chéng
chūn
guāng
hǎo
luò
yáng
cái
xiāng
lǎo
liǔ
àn
wèi
wáng
shí
xīn
zhuǎn
táo
huā
chūn
shuǐ
shuǐ
shàng
yuān
yāng
níng
hèn
duì
cán
huī
jūn
jūn
zhī

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逐句剖析

"洛阳城里春光好":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他乡老":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柳暗魏王堤":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春水渌":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

#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水上鸳鸯浴":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凝恨对残晖":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忆君君不知":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 不知:一作“不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作者回忆往昔在洛阳所见春日盛景,“洛阳才子他乡老”一句,既饱含对那段经历的追思,又流露自身漂泊他乡、年华老去却一事无成的伤感,面对洛阳美景勾起迷惘乡思。下片笔锋转向眼前江南春景,以桃花春水、鸳鸯嬉戏之明媚活泼之景,借景抒情,自然引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全词情感丰富,上片追忆与伤感交织,下片借景表意,将身世之感与相思之情相融,层次分明,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叶嘉莹教授的深入探究,韦庄《菩萨蛮五首》里提及的“江南”,均明确指向江南地区,并非指代蜀地。这一组词创作于韦庄暮年寓居蜀地之时,乃是他为追忆往昔在江南的游历而作。韦庄所处的时代,唐帝国由盛转衰直至覆灭,继而陷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动荡局面。其一生历经无数乱离,饱受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后,他被迫逃往南方,四处辗转流浪。直至五十九岁,他才终于结束了这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这组词的内容,与他过往漂泊流浪的经历紧密相连,字里行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思乡题材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洛阳城里美好的春光,如柳暗的魏王堤,以及桃花春水、鸳鸯沐浴的江南春景,体现了作者对往昔洛阳生活的回忆。通过“洛阳才子他乡老”“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漂泊他乡、年华老去的感伤,以及对远方之人深深的思念与遗憾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词写景多处运用白描,开篇“洛阳城里春光好”,仅用七字便勾勒出洛阳春日的美好轮廓,未涉春景细节,却让读者对洛阳春天的宜人氛围有所感知。紧接着“柳暗魏王堤”,以“柳暗”二字简洁描绘出魏王堤上柳树繁茂成荫之态,不雕琢柳树的具体模样,却使葱茏之景跃然眼前。下片“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将“桃花”“春水”“鸳鸯”三个意象并列呈现,就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景图,没有过多修饰,却生动展现出盎然春意,以此自然地烘托出作者复杂的情感,体现出韦庄词作独特风格。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洛阳向以繁花似锦著称,春日的洛阳,自然是春光无限美好。然而,如此大好春光,却未能让这位“洛阳才子”沉醉其中,反而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隐忧。在此,“春光好”三字着墨清淡,而“他乡老”则是浓墨重彩,两者相互对举,形成极为鲜明的比照。这般情景上的强烈反差,深刻反映出作者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淋漓尽致地凸显出虽身处“春光”灿烂的“他乡”,却已年华“老去”的矛盾心境。三四句紧承上文,一句写景,一句写情。魏王堤,也就是魏王池,得名于贞观年间赐给魏王李泰。往昔,这里曾是东都洛阳的绝佳游赏胜地。可历经安史之乱后,东都繁华不再,往昔魅力已然消逝。如今旧地重游,那种今昔之感更是油然而生。句中的“暗”字,表面看是对烟雾笼罩下柳堤景色的如实描绘,实则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虚笔映照,从中隐隐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与人生无常的迷茫之感。正因如此,下句便自然而然地直接道出“此时心转迷”的复杂心态。此时,作者眼前所见是春光繁杂、烟柳迷离之景,而胸中涌动的却是怀才不遇、心情凄迷之情。眼与心皆陷入迷乱,景与情相互交织,使其再度深陷于迷惘忧伤的情绪之中。下片与开篇首句遥相呼应,具体入微地描绘出春光的美好景象:灼灼桃花艳丽动人,澄澈春水波光粼粼,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面欢快嬉戏,处处洋溢着明媚春色与盎然春意。读到此处,读者或许会以为作者已从上片的心迷意乱中挣脱出来,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但事实并非如此,后面两句清晰地表明,作者再次运用情景反差来展现心理反差,进而再次抒发自己内心的迷乱:“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此刻,词人面对西下的残晖,一方面,内心恨意积聚,家国破碎之痛、身世飘零之悲,全都化作沉甸甸的恨,在心头紧紧凝结。一个“凝”字,将这份恨意的沉重体现得入木三分。另一方面,是对过往深切的忆念,无论是对故国的眷恋,还是对亲友的思念,都化作心底浓烈的怨愤。一个“忆”字,将这份思念的深切表露无遗。“君不知”三字,表面是埋怨对方的无知无觉、无情冷漠,实则是通过这种委婉曲折的方式,将自己忆念之深沉、诚挚、纯粹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千般低回,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在艺术表现上,将妍丽秀美的写景与自然真挚的抒情精妙融合。在写景方面,运用白描手法,仅用寥寥数笔,凭借具体可感的事物勾勒画面,不着过多修饰,却生动展现景致,以此自然地烘托出内在感情,这一特色淋漓尽致地彰显出韦庄词作独有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怜可怜,使我心恻。

明汤显祖《花间集》卷一

# 此章致思唐之意。

清张惠言《词选》

# 韦端己《菩萨蛮》四章惓惓故国之思,而意婉词直,一变飞卿面目,然消息正自相通。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此《菩萨蛮》词,致其乡国之思。洛地风景,为唐初以来都城胜处,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结句言“忆君君不知”者,言君门万里,不知羁臣恋主之忧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结尾二语,怨而不怒,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

近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

# 此首忆洛阳之词,身在江南,还乡固不能,即洛阳亦不得去,回忆洛阳之乐,不禁心迷矣。起两句,述人在他乡,回忆洛阳春光之好。“柳暗”句,又说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恻。末句,对景怀人,朴厚沉郁。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唐彦谦《咏月》

下一篇:唐·崔涂《折杨柳·朝朝车马如蓬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