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yǐn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jiè
máo
zhāi
yuè
西
jiāng
shēn
shì
lǎo
chú
qīng
chén
xiàng
shì
yān
hán
guō
hán
guī
cūn
yuè
zhào
wèi
chuāng
míng
sēng
ǒu
zuò
sōng
yīn
xuě
zhé
niǎo
jīng
líng
chūn
椿
zhāo
jùn
yóu
lái
shì
què
xiào
zhuāng
shēng
shǐ

译文

在岳麓山西侧借得一处茅斋,打算以农耕劳作度过余生。清晨前往集市,烟雾笼罩着城郭,寒夜回到村子,月光洒在溪水上。炉火映照得窗前明亮,偶尔有僧人前来对坐,松树间烟雾弥漫,积雪压断树枝惊起鸟儿啼叫。灵椿长寿、朝菌短暂本就是自然之事,却不禁嘲笑庄子试图齐同万物的观点。

逐句剖析

"借得茅斋岳麓西":在岳麓山西侧借得一处茅斋,

"拟将身世老锄犁":打算以农耕劳作度过余生。

"清晨向市烟含郭":清晨前往集市,烟雾笼罩着城郭,

"寒夜归村月照溪":寒夜回到村子,月光洒在溪水上。

"炉为窗明僧偶坐":炉火映照得窗前明亮,偶尔有僧人前来对坐,

"松因雪折鸟惊啼":松树间烟雾弥漫,积雪压断树枝惊起鸟儿啼叫。

"灵椿朝菌由来事":灵椿长寿、朝菌短暂本就是自然之事,

"却笑庄生始欲齐":却不禁嘲笑庄子试图齐同万物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隐》是唐代韩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岳麓山西借茅斋隐居,打算以农耕终老的生活。通过描写清晨集市、寒夜归村、与僧对坐、松雪惊鸟等场景,展现田园隐居的闲适。尾联引用《庄子》典故,表达对人生长短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借得茅斋岳麓西”,诗人开篇直白地表明在岳麓山西侧借得一处茅斋,交代隐居地点,为全诗奠定隐逸基调;“拟将身世老锄犁”,则进一步说明自己打算在此以农耕劳作度过余生,展现出远离尘世、归于田园的决心,简单两句便将诗人的隐逸之志清晰呈现。颔联“清晨向市烟含郭,寒夜归村月照溪”,“清晨向市烟含郭”,描绘了清晨时分,前往集市,烟雾弥漫,笼罩着城郭的景象,朦胧中透着生活气息;“寒夜归村月照溪”,写寒夜从集市归来,月光洒在溪水上,清冷而静谧。这两句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转换,细腻地勾勒出隐居生活中日常出行的画面,暗含悠然闲适之感。颈联“炉为窗明僧偶坐,松烟雪折鸟惊啼”,“炉为窗明僧偶坐”,室内炉火映照得窗前明亮,偶尔有僧人前来对坐,体现出隐居生活的清简与闲适,也暗示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增添几分禅意;“松烟雪折鸟惊啼”,室外松树间烟雾弥漫,积雪压断树枝,惊起鸟儿啼叫,描绘出山林中清幽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静谧。尾联“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庄生始欲齐”,“灵椿朝菌由来事”,引用《庄子》典故,指出灵椿长寿、朝菌短暂本就是自然之事;“却笑庄生始欲齐”,诗人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对庄子试图齐同万物的观点表示不同见解,在对人生长短的思考中,暗含对自身隐逸生活的淡然态度,使诗歌在写景之后,有了哲理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荷花》

下一篇:唐·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