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无色可并":那种荷花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 并:比,匹敌。
"不奈此香何":它的日下香气也是独具一格。
"瑶席乘凉设":家为乘凉而设席,
"金羁落晚过":自己乘马伴着夕阳而来游曲江。
# 落晚:向晚。晚:一作晓。,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回衾灯照绮":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
# 回:一作覆。
"渡袜水沾罗":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
# 前秋:秋前。一作愁前。
"离居梦棹歌":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荷花》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荷花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爱情的深切期许。
2. 写作手法
比喻:“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以荷花比喻心爱之人,极言其美丽与芬芳,暗示爱人的绝色与魅力。借代:“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以“衾绮”“罗袜”借代欢会场景,含蓄地暗示了两人的亲密关系。情景交融:诗人将荷花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如“都无色可并”既是写荷花,又暗喻爱人,情景交融。象征:借描写荷花来寄托自己的情事。本来是描写自己热恋之人,但却不直接描写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便以极致的笔触赞美荷花之美,先写其色,后述其香。就色彩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描绘的那样,它在碧波中亭亭玉立,绿盖如云,红瓣似霞,纯净而高雅,摇曳于清风之中,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明丽之美。红与绿的相映成趣,更使其美得无与伦比。至于荷花的香气,则独具风韵,其特点是“香远益清”,既悠远又纯净,在群芳之中显得格外独特。这种既远且清的芳香,在百花中实属罕见。正因如此,诗人不禁感叹荷花“无色可并”,其香无与伦比,深深为之倾倒。实际上,这不仅是诗人对荷花的迷恋,更是对爱侣绝美容颜的醉心与赞美。“金羁落晚过,瑶席乘凉设”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段观赏荷花的情景。前一句写夕阳下的荷花,金色的余晖洒在花瓣上,宛如为荷花披上了一层“金羁”,使其在碧绿荷叶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动人,绚丽夺目。后一句则写月下的荷花,淡淡的夜色中,皎洁的月光为荷花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清风拂过,花叶轻摇,仿佛月宫中的仙子翩翩起舞,轻盈而梦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荷花在不同时段的独特风韵,也暗含了诗人从傍晚到黑夜与情人约会的场景。正如李商隐在《曲池》中所写“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诗人将荷花的美丽与爱情的甜蜜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与爱侣欢会的情景。与前四句的含蓄象征不同,这两句近乎写实,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前一句“回衾灯照绮”侧重场景的刻画:灯光重新点亮,柔和的光线洒在锦被上,烘托出温馨而亲密的氛围,暗示两人感情的深厚与缠绵。后一句“渡袜水沾罗”则聚焦于人物的细节:爱侣渡水而来,罗袜被水浸湿,这一细微的描写既表现了女子的痴情与勇敢,也展现了诗人的体贴与怜惜。这两句通过场景与细节的结合,将欢会的甜蜜与深情生动地呈现出来,既真实又细腻,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两句“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重逢的期盼。“前秋”指秋前,是将来时,暗示离别尚未发生,但诗人已提前感到忧愁。“棹歌”化用《南史·羊侃列传》的典故,羊侃曾自创《采莲棹歌》,此处“梦棹歌”即“梦采莲”之意,暗含“采莲”(怜)即求欢的谐音,表达了诗人梦想再次与爱人相会的愿望。此时诗人正与爱人欢会,鱼水相得,却忽然想到秋天前将不得不分离,不禁愁绪满怀。他预想别后天各一方,相见无期,只能在梦中重逢。这种相见时已想到离别的痛苦,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真实写照。这一预想从侧面揭示了两人感情的深厚。后来,当爱人离世,诗人重游故地时,面对物是人非的景象,写下“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无限追忆与怅惘。可见《荷花》并非一般的咏物诗,而是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记录了曾经的甜蜜,也承载了离别的苦楚与永恒的思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借荷花之美来寄托诗人对爱情的深情。诗人并未直接描绘心爱之人的容貌,而是以荷花为载体,通过其清丽脱俗的姿态与芬芳,隐喻爱人的绝色与魅力。即便是描写两人欢会的场景,诗人也避开了直白的表达,而是以“衾绮”“罗袜”等细节含蓄地暗示,既避免了露骨与庸俗,又增添了一层婉约与朦胧的美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珍视与尊重,也体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特有的细腻与深邃。
# 冯定远谓:熟观义山诗可免江西粗俗槎析之病。余谓熟观义山诗,兼补西昆之失。西昆只是雕饰字句,无义山之高情远识。
清袁枚《随园诗话》
# 熟读李玉溪,可除浅易鄙陋之气。
清薛雪《一瓢诗话》
# 此必即席相赠之诗。
清姚培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