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丈冰花太一峰":太一峰上,十丈高的冰雪如同冰花般壮丽。
"拍浮来赴酒船中":这美景仿佛漂浮而来,融入我所在的酒船之中。
"碧筒象鼻秋泉滑":用碧筒当作酒杯,酒水如象鼻中的秋泉般顺滑流淌,
"泽国幽香笑卷空":水乡泽国的荷花幽香阵阵,仿佛带着笑意弥漫在天地之间。
"云淡泞":天空中云朵淡薄,
"月朦胧":月色朦胧。
"醉乡千里鲤鱼风":我沉醉在这如梦似幻之地,仿佛置身千里之外吹拂着鲤鱼风的醉乡。
"冯夷击鼓休惊客":水神冯夷啊,请你别再击鼓,不要惊吓到我这个客人,
"罗袜生尘恐恼公":美人轻盈走动,罗袜扬起微尘,也生怕会打扰到我沉醉其中的雅兴。
唐朝第三位皇帝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字为善,庙号高宗。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帝位。即位后任用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使永徽年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史称“永徽之治”。永徽五年,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之后又贬谪或处死长孙无忌、韩瑗等元老旧臣,掌握朝政大权。显庆五年后,李治因昏眩头痛症影响政务处理,开始命武则天协助处理国事,此后帝后同治天下,被称为“二圣”。他能诗文,善正书。著有《高宗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十丈冰花太一峰”,起笔便营造出一种奇幻壮丽的景象。将太一峰上的雪景比作“十丈冰花”,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太一峰雪景的宏大与美丽,仿佛眼前浮现出一座被冰雪装点得如梦如幻的山峰。“拍浮来赴酒船中”,此句笔锋一转,描绘诗人仿佛从这壮丽的雪景中浮游而来,登上酒船。“拍浮”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洒脱不羁的状态,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闲适与自在。“碧筒象鼻秋泉滑,泽国幽香笑卷空”,继续描绘酒船上的情景。“碧筒象鼻”形象地描绘了用荷叶制成的酒杯形状,“秋泉滑”则形容美酒如同秋天的泉水般顺滑。“泽国幽香”描绘出周围水乡散发的清幽香气,“笑卷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仿佛这香气带着笑意弥漫在空气中。这两句从视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在酒船上饮酒的美妙情境,充满了诗意与情趣。下阕:“云淡泞,月朦胧”,描绘出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淡泞”形容云朵淡薄、舒卷的样子,“朦胧”则突出了月色的柔和与模糊,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为下文诗人在醉乡中的感受做铺垫。“醉乡千里鲤鱼风”,“醉乡”点明诗人已沉醉在美酒与美景之中,“千里鲤鱼风”给人一种开阔、悠远的感觉,仿佛诗人的思绪随着这醉意飘向远方,在千里之外的风中感受着别样的惬意。“冯夷击鼓休惊客,罗袜生尘恐恼公”,运用神话典故,冯夷是传说中的水神。诗人在这里以幽默诙谐的口吻,告诫水神冯夷不要击鼓惊吓到自己,又担心洛神轻盈走过时罗袜扬起灰尘会惹恼自己。此句巧妙地将神话融入情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沉醉其中,希望这份美好宁静不被打扰的心境。整首词通过描绘奇幻的景色、惬意的饮酒场景以及醉后的奇妙想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浪漫、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情境的沉醉与享受。
上一篇:元·王冕《寄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