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盖飞天汉":羽毛装饰的车盖飞向银河,
# 羽盖:闲人的车驾,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
"凤驾越层峦":凤凰驾驭的车驾越过重重山峦。
# 凤驾:传说中凤凰神鸟驾驶的车,指织女所乘之车。
"俱叹三秋阻":大家都感叹被漫长的时光阻隔,
"共叙一宵欢":共同诉说这一夜的欢乐。
"璜亏夜月落":夜月西沉如同玉璜残缺,
# 璜亏:形容七夕月亮形状。
"靥碎晓星残":晓星将落好似脸上的花钿破碎。
# 靥:本指脸庞,这里指月魄。
"谁能重操杼":谁能够重新拿起织布机的梭子,
# 杼:织布梭。
"纤手濯清澜":用纤细的手在清水中洗涤。
"霓裳转云路":穿着霓裳在云间的道路上辗转,
# 霓裳:仙人以云霓为衣裳。
"凤驾俨天潢":凤凰驾驭的车驾整齐排列在天河之畔。
# 天潢:天河。,俨:一作“临”。
"亏星凋夜靥":残缺的星星好似凋落夜晚脸上的花钿,
# 夜靥:指夜幕。靥:本指脸庞,此处为拟人手法。
"残月落朝璜":将落的残月犹如清晨的玉璜沉落。
# 璜:形容七夕月亮形状。
"促欢今夕促":今夜的欢聚如此短暂,
# 促:短促。
"长离别后长":而离别后的时光却漫长无尽。
"轻梭聊驻织":暂且停下手中织布的轻梭,
"掩泪独悲伤":掩面而泣独自悲伤。
唐朝第三位皇帝
李治(628~683),即唐高宗。字为善,庙号高宗。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帝位。即位后任用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使永徽年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史称“永徽之治”。永徽五年,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之后又贬谪或处死长孙无忌、韩瑗等元老旧臣,掌握朝政大权。显庆五年后,李治因昏眩头痛症影响政务处理,开始命武则天协助处理国事,此后帝后同治天下,被称为“二圣”。他能诗文,善正书。著有《高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组七夕宴饮诗。这组诗描绘了七夕节宴饮的场景,围绕牛郎织女的传说展开想象。组诗表达了对七夕节的描写,以及对牛郎织女相聚短暂、离别漫长的不舍与别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七夕节日的隆重和宴饮席间赋诗的传统。
2. 写作手法
想象:“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以及“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中,诗人想象出有装饰华丽的羽盖车驾飞渡天河,凤凰驾驭的车驾越过层峦,仙女身着霓裳在云间辗转,凤驾整齐排列于天河之畔的奇幻场景,为诗歌增添了浪漫神秘色彩。对比:“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中,以“促”和“长”形成鲜明对比,将七夕今宵欢聚时间的短暂与日后离别岁月的漫长相对照,深刻传达出牛郎织女的不舍之情与离别哀怨。
3. 分段赏析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七夕之夜,仿佛有华丽的车驾穿越天河、飞越层峦前来赴宴的壮观场景,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展现出七夕这个特殊节日的奇幻色彩。“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写出了人们在七夕相聚时的感慨,大家都感叹着平日里如同相隔三秋的漫长分离,而在这七夕之夜共同倾诉着相聚的欢乐,通过对比“三秋阻”与“一宵欢”,突出了相聚的珍贵和人们对七夕相聚的珍惜之情。“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夜月西沉、晓星残缺的景象,暗示了七夕之夜的短暂,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璜亏、靥碎的描写也增添了一种凄美之感,烘托出人们在欢乐之后即将面临分离的惆怅。“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此句化用了织女织布的典故,通过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织女辛勤劳作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七夕相聚的短暂,如同织女织布一般,短暂的相聚后又要面对长久的分离。“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再次描绘出华丽的场景,仙女们身着霓裳在云间穿梭,凤驾停在天河之畔,展现出七夕之夜宴会上的热闹与隆重,“转”“俨”二字将画面写得生动形象,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幅绚丽的仙界画卷。“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与前文“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相呼应,继续通过对星残月落的描写,强化了时光流逝、相聚短暂的主题,“亏星”“残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氛围。“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直接抒发情感,强调了今夜的欢乐是如此短暂,而离别后的思念却是如此漫长,两个“促”字和两个“长”字形成鲜明对比,将人们在七夕相聚又将分离的无奈和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又一次回到织女织布的典故上,说织女暂且停下织布的梭子,独自掩面流泪悲伤,以织女的形象代表了世间因离别而痛苦的情侣,生动地表现出离别时的哀伤和对爱情的忠贞。
上一篇:唐·吴融《闻蝉》
下一篇:唐·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