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许浑浏览量:1
shù
cán
wáng
zhōng
jǐng
yáng
bīng
shù
lóu
kōng
sōng
qiū
yuǎn
jìn
qiān
guān
zhǒng
shǔ
gāo
liù
dài
gōng
shí
yàn
yún
qíng
jiāng
tún
chuī
làng
hái
fēng
yīng
xióng
háo
huá
jìn
wéi
yǒu
qīng
shān
luò
zhōng

译文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逐句剖析

"玉树歌残王气终":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

# 王气:指王朝的气运。,歌残:歌残:歌声将尽。残,一作“愁”,又作“翻”。,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

"景阳兵合戍楼空":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 景阳兵合戍楼空:一作“景阳钟动曙楼空”。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戍:一作为“画”。

"松楸远近千官冢":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

# 冢:坟墓。,松楸:指在墓地上栽种的树木。一作“楸梧”。

"禾黍高低六代宫":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 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

"石燕拂云晴亦雨":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

# 石燕:《湘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江豚吹浪夜还风":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 吹浪:推动波浪。,江豚:即江猪。水中哺乳动物,体形像鱼,生活在长江之中。

"英雄一去豪华尽":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

# 英雄:这里指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

"唯有青山似洛中":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 唯:一作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怀古》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七言律诗。首联以隋兵灭陈及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追溯南朝覆灭历史,奠定兴衰基调;颔联描绘金陵萧瑟破败之景,以今昔对比凸显昔日繁华俱成历史尘埃;颈联运用比兴手法,借江上风云晴雨变化喻示世间风云变幻与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的沧桑巨变;尾联与首联呼应,直抒对繁华易逝的深沉感慨。全诗笔力雄健,意象典型,字词凝练,彰显诗人深厚文学功底与艺术匠心,颇具赏析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陵怀古》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大致创作于大和八年(834)前后。彼时,诗人许浑已考中进士,正于江南一带游历,意欲凭借自身才学获得当地权贵的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此诗以隋灭陈的史实起笔,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覆灭的史实及如今金陵的衰败景象。后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暗示着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的沧桑巨变,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兴:“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石燕遇风雨便能飞翔,传说其拂云之际,即便看似天晴,却也仿若带着风雨之态;江豚在水中鼓浪,夜间兴风,白日里那风势仿佛也未曾消散。诗人借石燕、江豚兴波鼓浪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巧妙地开启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索,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赋:“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两句,运用了赋的手法。诗人以直白质朴的笔触,如画卷般徐徐铺陈眼前所见:放眼望去,远近之处遍布着松树、楸树,而树下则是无数官员的坟冢,一片死寂;高低起伏的禾黍,覆盖着曾经辉煌的六朝宫殿旧址,尽显荒芜。此处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隐晦的比喻,纯粹通过对金陵古迹今昔的客观描述,将曾经的繁华与当下的萧条,以一种不加雕琢的方式呈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首联“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此联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发端,生动地展现了南朝最后一个朝廷的覆灭场景。“玉树歌残”中的“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该曲被视为亡国之音。陈后主沉迷于声色犬马,终日与妃嫔们在宫中吟唱此曲,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国家衰败。当隋军攻陷金陵时,这靡靡之音仍未消散,却已预示着陈王朝的国运彻底终结。“景阳兵合戍楼空”,景阳宫是南朝的宫殿,隋军兵临城下,在景阳宫前会师,而曾经守卫金陵的戍楼此时已空无一人,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宣告灭亡。这两句诗开篇就点明了金陵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借陈朝的灭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深沉、哀伤的基调,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颔联“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诗人将目光从历史的回溯中收回,转而描写眼前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是墓地上常见的树木,诗人登高远眺,只见远近之处,无数松楸掩映着历代官吏的坟墓,这些坟墓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而曾经繁华一时的六朝宫殿,如今已沦为废墟,高低起伏的田地里长满了禾黍。“禾黍”一词化用了《诗经·王风·黍离》的典故,周大夫行役路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到昔日的宫殿长满禾黍,感伤王都颠覆,遂作《黍离》一诗,以表达对国家灭亡、昔盛今衰的悲痛之情。在这里,许浑借“禾黍”描绘出金陵的荒芜破败,昔日的辉煌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满目疮痍。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先追述前朝历史的兴亡,后补写引发这种遥想的眼前之景,进一步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和诗人的感慨。颈联“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这一联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来象征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石燕”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据《湘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诗中“石燕拂云”生动地描绘出石燕在云层中穿梭飞翔的矫健姿态,仿佛能搅动风云,使得天气变幻无常,即使在晴天也会突然降雨。“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古人认为它能兴风作浪。“江豚吹浪”形象地表现了江豚在夜间的江面上掀起波涛,仿佛能引来狂风。这里的“拂”字和“吹”字用得极为传神,赋予了石燕和江豚以强大的力量感;“亦”字和“还”字则使诗句的表达更为含蓄,暗示了这种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的现象是永恒存在的。“江豚”和“石燕”象征着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们虽曾在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如同石燕、江豚能搅动风云、掀起波浪,但最终也无法阻止历史的变迁,王朝依旧兴衰交替,一切皆成过往。尾联“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此联照应开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繁华易逝的深沉感慨。“英雄”在这里指代曾经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他们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或一时的机遇,在金陵建立起辉煌的王朝,享受着奢华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英雄人物都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所营造的豪华宫殿、奢靡生活也都荡然无存。“唯有青山似洛中”,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李白在《金陵三首》中也曾有“山似洛阳多”的描述。许浑在此感慨,如今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外,其余的一切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繁华不再,人间的权势也终归于尽,只有那青山依旧,默默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这两句诗以青山的永恒不变与人事的瞬息万变形成鲜明对比,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推向了高潮,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悲哀。

4. 作品点评

许浑的这首怀古七律《金陵怀古》,在形象选取与字句锤炼上颇具功力。诗的中间两联,皆以自然景象映射社会变化,却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颔联运用赋的写法进行直观描述,颈联借助比兴达到暗示效果,所写景物中,松楸、禾黍为现实中常见植物,石燕、江豚则是传说中神奇怪诞的动物,如此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形象,又烘托出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氛围。在炼字方面,以首联为例,“残”“空”二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个维度,反映出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生动地描绘出陈朝灭亡前金陵城衰败不堪的景象。“合”字以泰山压顶般的气势,展现出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强大威力。“王气终”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呼应,抒发了金陵昔日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消逝的深沉慨叹,尽显这首怀古七律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许用晦《金陵怀古》,颔联简,板对尔;颈联当赠远游者,似有戒慎意。若删其两联,则气象雄浑,不下太白绝句。

明谢榛《四溟诗话》

# 此篇前四句稍雄浑,而意象不合;次联粗硬;结语独急,如唱断头。然就其他作,又不及此矣。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分明大物改命,却做儿戏下场。

清金圣叹

# 浑写大意,涵概一切。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 “禾黍高低六代宫”,此一句好,上句所谓“松楸远近千官冢”,非也,大抵亡国之馀,乌有松揪蔽千官冢者?五六却切于江上之景。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吴昌棋曰:言石能作雨,豚亦兴风,而英雄一死则无复豪华也,“洛中”王气不终,反应起句意。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朱东岩曰:许公此篇,单论陈后主事,只一起“王气终”三字,已括尽六朝,尤为另出手眼。“玉树歌残”与“景阳兵合”作对,直将鼎革改命大事,视同儿戏,真可慨也!

清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 此先生眼看一片楸梧禾黍,而悄然追叹其事也。一、二,“玉树歌残”、“景阳兵合”、对写最妙,言后庭之拍板初擎,采石之暗兵已上;宫门之露刃如雪,学士之余歌正清。分明大物改命,却作儿戏下场。又加“王气终”、“戍楼空”,对写又妙,言天之既去,人皆不应,真为可骇可悯也。于是合殿千官,尽成瓦散;六宫台殿,咸委枳莽。如此楸梧禾黍,皆是当时朝朝琼树、夜夜璧月之地之人也(首四句下)!此又快悟而痛说之也。言当时英雄有英雄之事,今日石燕亦有石燕之事,江豚有江豚之事。当时英雄有事,而极一代之豪华;今日石燕江豚有事,而成一日之风雨。前者固不知后,后者亦不知前也。“青山似洛中”,掉笔又写王气仍旧未终。妙!妙(末四句下)!

清金人瑞《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此诗三四对得微板,五六一联变出比意,遂非寻常格律。金陵怀古诗中,岂易见此杰作?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一歌未阕,王气遽终,发端自警。起连从陈事,将古迹一笔提过。以下只就目击处感叹,势亦空阔。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金陵怀古》诗曰:“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咏金陵而独举陈事者,自此南北不分也。“松揪远近千宫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即太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意。“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尝见宋僧圆至注周弼《三体唐诗》,引《湘州记》“零陵有石燕,遇雨则飞”解此句,大谬。金陵有燕子矶俯临江岸,此专咏其景耳,何暇远及零陵!“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语稍未练,亦自结得住。此诗在晚唐亦为振拔,顾璘称其“前四句雄浑而意象不合”,正不知何者为意象?又云“次联粗硬”,粗硬者如是乎?顾贬李贬温,又贬许不遗力。至如邵谒,虽略涉东野藩篱,而语多平直,又称“词意俱到”。此犹见衣褐者尊之,衣组者訾之,不知相马以瘦,亦犹相马以肥耳。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此诗以神致悠扬取胜,是凭吊之音也。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并慨洛阳,寄兴甚远。

清毛张健《唐体肤诠》

# 六朝建都金陵,至陈后主始灭,故以此发端。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音响遏云。

清李瑛《历代诗法》

# 此诗似不及刘梦得《西塞山怀古》。盖刘从孙昊说起,虚带六朝,凭吊深情,自有上下千古之慨,气魄宏阔,诗亦深厚。此诗叹陈后主为南朝之终,追溯六朝,立局亦妙。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陆贻典:丁卯诗着意多在中四间,此篇起结皆有力。查慎行:此论(按指方回评“松揪远近”句)太滞,且金陵多降王,则松揪无恙,亦常理耳。纪昀:“松楸”句本意指林莽蔽翳而言,非指旧日所插。但松揪乃蔽冢之木,似乎旧植之犹存,语意不明,故为虚谷所摘。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乐天见梦得诗而阁笔,而浑敢为之。此诗虽不及梦得之自然,然亦甚刻炼,不教梦得独步。

清刘禹锡《唐七律隽》

# 第二句不稳贴。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直追盛唐体格。

清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下一篇: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