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mé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cháng
ān
bǎi
wàn
jiā
chū
mén
suǒ
zhī
gǎn
shàng
yōu
shì
shí
cēn
rén
suī
shū
shàng
yǒu
kāi
juàn
qiě
xiǎng
qiān
zǎi
ruò
xiāng
chū
mén
yǒu
dào
dào
fāng
wèi
qiě
zhōng
tiān
mìng

译文

长安城中有百万户人家,但我出门却无处可去。哪里是我喜爱孤独不群,实在是因为我与世人不同格调。古代的人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们的书上留下了遗训。打开书本我边读边想,虽然相隔千年,却像可彼此相会在一起一样。出门之后人们都会有自己的道路,我的道路只是尚未平坦罢了。就让我先在古人的书籍中歇息,上天的意志一定不会将我欺骗。

逐句剖析

"长安百万家":长安城中有百万户人家,

"出门无所之":但我出门却无处可去。

"岂敢尚幽独":哪里是我喜爱孤独不群,

# 尚幽独:以幽居独处为高尚。

"与世实参差":实在是因为我与世人不同格调。

"古人虽已死":古代的人虽然已经死去,

"书上有其辞":但他们的书上留下了遗训。

# 其:一作“遗”。

"开卷读且想":打开书本我边读边想,

"千载若相期":虽然相隔千年,却像可彼此相会在一起一样。

"出门各有道":出门之后人们都会有自己的道路,

"我道方未夷":我的道路只是尚未平坦罢了。

# 夷:平坦。

"且于此中息":就让我先在古人的书籍中歇息,

"天命不吾欺":上天的意志一定不会将我欺骗。

# 命:一作“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门》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创作于贞元二年韩愈初入长安尚未得志之时。主题围绕诗人的内心矛盾与坚守,开篇写长安繁华却不知去往何处,展现与世俗的不合。后借古人言辞,表达虽觉孤独,但坚持古道、提倡复古的决心。写作上直抒胸臆,以质朴语言倾诉心境。全诗先言自身处境,再由现实转向对古人书籍的思索,最后回归自身道路选择。这首诗真实反映了韩愈早期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迷茫与坚定,其对古道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出门》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诗作,该诗创作于贞元二年(786),彼时韩愈首次踏入长安,正处于郁郁不得志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此诗通过描述诗人在长安的孤独处境与对古道的崇尚,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坚持复古理想的决心,展现了其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感与坚定信念。

2. 分段赏析

开篇“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描绘出长安这座唐代最繁华都市中,诗人面对众多家庭和繁杂人群时,出门却不知去往何处的迷茫状态,为全诗奠定了迷茫的基调。“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诗人表明自己并非敢崇尚幽居独处,而是实在与世俗不合,直接抒发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困惑与无奈。接着“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诗人指出古人虽已逝去,但他们的智慧和思想留存于书中,通过阅读,仿佛能跨越千年与古人相期,此句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与渴望,也暗示了诗人希望从古人那里获取启示以解答人生问题的心理。“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诗人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而自己的道路却不平坦,还未找到,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人生方向上的迷茫与思考。最后“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诗人选择在对古人智慧的思索中暂时休憩,表明他虽未找到道路但依然信任天命,相信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体现出一种在迷茫中的坚定信念。

3. 作品点评

《出门》一诗运用质朴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追寻的思索与喟叹,也流露出对古人深邃智慧的倾慕和探求之意。诗里呈现的种种困惑以及作者的自我反省,对当下的人们而言,依旧有着启发与深思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瑶《题怀素上人草书》

下一篇:唐·郑谷《蓼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