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zhōng
zuò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qiān
chóng
yān
shù
wàn
chóng
yīn
biàn
便
fáng
diào
luó
chǔ
zhī
qín
luàn
nán
rén
kōng
guài
běi
rén
duō
chén
xīn
wèi
kěn
jiào
qiān
dǐng
tiān
dào
hái
yīng
zhǐ
tài
lái
zhōng
dài
hán
xiū
chàng
fàn
niú

译文

千万层烟雾笼罩的树林,千万重起伏的波浪,趁此机会为何不前往凭吊汨罗江。楚地的人不了解秦地的战乱纷扰,南方百姓空自责怪北方流民不断增多。臣子的忠心未曾动摇,绝不允许国家政权更替,上天的意志应当是希望平息战火、终止干戈。坏运过去好运终会到来,值得期待,寒夜里切莫再吟唱那失意的《饭牛歌》。

逐句剖析

"千重烟树万重波":千万层烟雾笼罩的树林,千万重起伏的波浪,

"因便何妨吊汨罗":趁此机会为何不前往凭吊汨罗江。

# 汨罗:屈原投水之地。

"楚地不知秦地乱":楚地的人不了解秦地的战乱纷扰,

"南人空怪北人多":南方百姓空自责怪北方流民不断增多。

"臣心未肯教迁鼎":臣子的忠心未曾动摇,绝不允许国家政权更替,

# 迁鼎:比喻亡国。

"天道还应欲止戈":上天的意志应当是希望平息战火、终止干戈。

# 止戈:防止兵戈四起。

"否去泰来终可待":坏运过去好运终会到来,值得期待,

# 否去泰来:坏的过去,好的到来。

"夜寒休唱饭牛歌":寒夜里切莫再吟唱那失意的《饭牛歌》。

# 饭牛歌: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于齐国东门外喂牛,待桓公出,扣牛角而唱此歌。后以比喻寒士自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湘中作》是唐末诗人韦庄的七言律诗。诗中借汨罗江畔怀古,展现了动乱时局下的深沉思考。首联以雄浑的山水之景开篇,借凭吊屈原抒发感慨;颔联通过地域对比,暗讽乱世中人们对时局的麻木;颈联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渴望和平的愿景;尾联则传递出在困境中仍抱有的希望。全诗以景起兴,融怀古与讽今于一体,将个人的失意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交织。在动乱年代,韦庄虽身处孤苦,却未彻底绝望,展现出乱世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唐时期,烽烟四起、时局动荡不安。韦庄于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中,目睹山河破碎、百姓困苦,心中满溢着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悲叹,遂挥笔写下《湘中作》,将满腔忧思寄托于诗句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属于怀古题材的七言律诗。全诗以凭吊汨罗江为切入点,借屈原、贾谊等历史人物自况,整首诗融怀古、忧世、自勉于一体,虽笼罩着晚唐乱世的沉郁气息,却在“休唱饭牛歌”的自我劝慰中,留存着文人对理想时局的最后期许。

2. 分段赏析

首联“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描绘出一幅烟波浩渺、树木重重的景象,营造出苍茫悠远的氛围。诗人借途经此地,顺势表达出想要凭吊屈原的想法,既点出了地点,又以屈原自比,暗含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颔联“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通过楚地与秦地、南人与北人的对比,写出当时南北地域的差异。楚地百姓对秦地战乱并不知晓,还对大量北人南迁感到奇怪,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信息的闭塞,也从侧面展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流离失所。颈联“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迁鼎”引用典故,象征国家政权的变更,诗人表明自己不肯让国家政权轻易改变,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天道还应欲止戈”则认为上天也希望平息战争,表达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尾联“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否去泰来”传达出诗人坚信艰难困苦终将过去,美好的未来定会到来,充满乐观积极的精神。“饭牛歌”也是引用典故,诗人劝诫自己在寒夜中不要像古代贤士那样吟唱悲歌,体现出他不向困境低头,对未来抱有坚定信念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大麦行》

下一篇:唐·佚名《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昭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