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iǎn

朝代:唐作者:韩翃浏览量:1
nán
guò
yuán
shēng
zhú
chén
huí
kàn
qiū
cǎo
lèi
zhān
jīn
hán
tiān
xuě
kōng
shān
chù
mán
jiā
shì
zhǔ
rén

译文

一个被贬谪的臣子在猿猴的啼叫声中向南而去,回过头看着那秋草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在寒冷的天气里,傍晚时分的雪花飘落在空寂的山里,有几户少数民族的人家可以作为投宿的主人呢。

逐句剖析

"南过猿声一逐臣":一个被贬谪的臣子在猿猴的啼叫声中向南而去,

# 逐臣:贬滴之人。

"回看秋草泪沾巾":回过头看着那秋草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

"寒天暮雪空山里":在寒冷的天气里,傍晚时分的雪花飘落在空寂的山里,

# 雪:一作雨。

"几处蛮家是主人":有几户少数民族的人家可以作为投宿的主人呢。

# 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今湖南西部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客贬五溪》是唐代韩翃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开篇以“南过猿声一逐臣”化用李白诗意,借凄厉猿啼点明被贬之客南行,奠定哀伤基调;继而“回看秋草泪沾巾”通过描写被贬官员回望来路、泪湿衣襟的动作,细腻展现其思乡与哀怨之情;后两句“寒天暮雨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以“寒天”“暮雨”“空山”叠加渲染凄凉氛围,并设想被贬之客深入蛮荒,只能以少数民族人家为宿处,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被贬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象萧瑟,情感深沉动人,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其诗工整清丽,注意辞藻和技巧,多为流连光景和唱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高仲武评其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此外,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叙述韩翃与其妾柳氏在战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代表作品有《寒食》《送故人归鲁》,著有《韩君平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猿声”二字是对诗句的精简,概括了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诗的意境。李白过的是巴东三峡,而此诗中被贬之“客”过的是湘西五溪,作者在此处化用李白诗句中“猿声”这一意象,借李白诗中猿声的情境,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被贬之“客”行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被贬之“客”的同情。

2. 分段赏析

《送客贬五溪》首句“南过猿声一逐臣”,诗人巧妙化用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意,以“猿声”为切入点,借猿啼的凄厉营造出悲怆凄清的氛围,暗示被贬之客南行之路充满艰辛与孤寂,“南过”点明行程方向,“逐臣”一词直接点明被贬身份,简洁而有力地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回看秋草泪沾巾”,“回看”与上句的“过”紧密呼应,生动描绘出被贬官员在渐行渐远中,频频回首眺望来路的动作,然而映入眼帘的唯有茫茫秋草,家乡已遥不可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悲从中来,泪湿衣襟,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与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愁和被贬的哀怨之情。“寒天暮雨空山里”,此句通过“寒天”“暮雨”“空山”三个极具萧瑟感的意象叠加组合,全方位地勾勒出一幅阴冷、昏暗且寂寥空旷的画面,进一步将凄凉悲苦的氛围渲染到极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刺骨的寒意与无尽的孤独。“几处蛮家是主人”,其中“蛮家”体现了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人在此设想被贬之客深入蛮荒之地,只能以少数民族人家为临时的栖息之所,通过这种对“客”不幸遭遇的设想,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被贬之人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下一篇:唐·白居易《病中早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