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策羸马":离开京城,骑着瘦弱的马匹,
"劳歌行路难":一路上唱着劳苦的行路之歌,感叹前行艰难。
"地崇秦制险":这里地势险要,有着秦朝遗留的制度,
"人乐汉恩宽":但当地百姓却因汉朝的恩泽而感到安乐。
"御沼澄泉碧":御用的池塘里泉水清澈碧绿,
"宫梨拂露丹":皇宫里的梨花沾着露水显得红艳。
# 拂:一作佛。
"鼎成仙驭远":鼎成之后仙人驾车远去,
"龙化宿云残":巨龙化作宿云残留在天际。
"不问三苗宠":不去过问三苗受宠的情况,
# 苗:一作朝。
"谁陪万国欢":谁又能陪伴着万国来共同欢乐呢。
"至今松桂色":直到现在,松树和桂树的色泽,
"长助玉楼寒":依然增添着玉楼的寒意。
中唐诗人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谥忠愍,祖籍并州文水(今属山西),其家族后迁至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武则天曾侄孙。建中进士,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又历任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其工于五言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为“瑰奇美丽主”。代表作品有《寒食下第》《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行路难》等。
1. 分段赏析
“去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点明诗人离开京城,骑着瘦弱的马匹,一路上唱着劳苦的行路之歌。“去国”体现出诗人离开政治中心的失落,“策羸马”“劳歌行路难”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地崇秦制险,人乐汉恩宽”,描写了所经之地的地理和人文特点。“地崇秦制险”说明当地地势险要,有着秦朝遗留的制度;“人乐汉恩宽”则表现出当地百姓因汉朝的恩泽而感到安乐,体现出诗人对当地社会状况的观察和思考。“御沼澄泉碧,宫梨拂露丹”,描绘了御用池塘和皇宫梨花的景色。“御沼澄泉碧”写出了御用池塘泉水的清澈碧绿,“宫梨拂露丹”则描绘出皇宫里梨花沾着露水红艳的景象,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展现出当地的皇家气象和自然之美。“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运用“鼎成”“龙化”的典故。“鼎成仙驭远”典出黄帝铸鼎传说。相传黄帝在荆山铸鼎,鼎成之日,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乘龙升天,群臣后宫七十余人皆随之升天而去。这个典故象征着帝王得道成仙、超凡入圣的境界。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暗指昔日帝王的神圣与辉煌已随时间远去。“龙化宿云残”典出应龙化龙传说。应龙是古代神话中的有翼神龙,曾助黄帝战胜蚩尤。传说应龙在功成之后化为云气或继续以龙的形象存在。这里的“龙化”指神龙变化、消失在云霭之中。象征着昔日英雄人物或伟大事迹的消逝,只留下残存的痕迹(宿云)供人追忆。诗人借这两个神话典故,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的羁旅感慨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唐朝诗人常用的“以古讽今”手法,又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不问三苗宠,谁陪万国欢”,这两句诗中“不问三苗宠”表示不去过问三苗受宠的情况,“谁陪万国欢”则提出谁又能陪伴着万国来共同欢乐的问题,体现出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至今松桂色,长助玉楼寒”,以景结情,“至今松桂色”说明直到现在松树和桂树的色泽依然存在,“长助玉楼寒”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历史的感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上一篇: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下一篇: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