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lóng
mén
xiāng
shān

朝代:唐作者:武元衡浏览量:2
zhòng
xiāng
tiān
shàng
fàn
xiān
gōng
zhōng
qìng
liáo
liáo
bàn
kōng
qīng
jǐng
zhà
kāi
sōng
lǐng
yuè
luàn
liú
cháng
xiǎng
shí
lóu
fēng
shān
yǎo
yìng
chūn
yún
wài
chéng
què
cēn
mào
shù
zhōng
jìn
chū
xún
sān
qiān
shì
jiè
běn
qióng

译文

香火缭绕的香山寺,如同天上的梵仙宫殿,钟磬之声悠悠回荡,在半空中显得清寂而悠远。清美的月色突然洒向松涛起伏的山岭,湍急的流水声与石楼边的风声交织,久久回荡。山河在春日的云层外若隐若现,都城的宫阙在茂密的树林中高低错落,时隐时现。想要寻遍世间所有美景怎可能实现,原来这三千世界本就无穷无尽,蕴含着永恒的奥秘。

逐句剖析

"众香天上梵仙宫":香火缭绕的香山寺,如同天上的梵仙宫殿,

# 众香:指檀香、沉香等多种敬佛之法物。

"钟磬寥寥半碧空":钟磬之声悠悠回荡,在半空中显得清寂而悠远。

"清景乍开松岭月":清美的月色突然洒向松涛起伏的山岭,

"乱流长响石楼风":湍急的流水声与石楼边的风声交织,久久回荡。

"山河杳映春云外":山河在春日的云层外若隐若现,

"城阙参差茂树中":都城的宫阙在茂密的树林中高低错落,时隐时现。

# 城阙:此指东都洛阳。

"欲尽出寻那可得":想要寻遍世间所有美景怎可能实现,

"三千世界本无穷":原来这三千世界本就无穷无尽,蕴含着永恒的奥秘。

# 三千世界:佛家语。本为三千大千世界,谓佛教化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题龙门香山寺》是唐代武元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一说是杨巨源创作。全诗以细腻笔触勾勒龙门香山寺春日图景,在自然意象中暗含幽远心境。前两联聚焦寺内景致:“清景乍开松岭月,乱流长响石楼风”,以“松岭月”“石楼风”为核心意象,构建视听交织的立体画面——月光乍泄松岭,是视觉的澄澈空明;风声乱穿石楼,是听觉的清越灵动。“乍开”“长响”二词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韵律,展现春日晨光初绽时,山寺在光影与风声中苏醒的鲜活意态。后两联转向寺外远眺,“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晓树中”以宏阔视角将山河城阙纳入画卷,既延续前两联的视听张力,又以“春云外”的渺远意境暗合诗人对山寺清幽境界的心灵共鸣。尾联“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以佛理哲思收束,将个人情志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参悟,与山寺的空寂氛围形成深层呼应。全诗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前半铺陈声色之美,后半宕开一笔写心悟,景中含情,情中见哲,尽显唐代山水诗“即景会心”的艺术特质。武元衡作为“瑰奇美丽主”,其精工雅炼的用典与奇巧多姿的比喻在此诗中亦有体现,如“梵仙宫”的佛典意象既点染山寺的神圣氛围,又暗含隐逸出世的精神追求。诗中“月”与“风”的意象不仅是春景的点缀,更成为诗人超脱尘世、返归本心的精神符号,在景语与情语的流转中,完成从物象描摹到心境观照的诗意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谥忠愍,祖籍并州文水(今属山西),其家族后迁至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武则天曾侄孙。建中进士,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又历任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其工于五言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为“瑰奇美丽主”。代表作品有《寒食下第》《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行路难》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龙门香山寺的清景,松岭之月、石楼之风等景象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这般景致的喜爱与内心的休歇之意。

2. 分段赏析

《春题龙门香山寺》以凝练笔触逐层铺展寺院春景与哲思。首联“众香天上梵仙宫,钟磬寥寥半碧空”以想象与夸张手法,将香山寺比作天上梵仙宫,借“众香”暗合寺院香火氤氲的神圣感,又以“钟磬寥寥”的听觉描写勾连半空之境,营造出空灵悠远的基调;颔联“清景乍开松岭月,乱流长响石楼风”精选“松岭月”“乱流”“石楼风”等意象,“乍开”赋予月光洒落以动态感,“长响”凸显风声水流的悠长,视听交织中展现寺院周边夜色的清幽灵动,对仗工整而意境深邃;颈联“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茂树中”由近及远,“杳映”绘山河在春云外的朦胧,“参差”摹城阙于茂树中的错落,拓宽画面层次,暗寄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双重赞叹;尾联“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则笔锋一转,从写景转为哲思,以“三千世界无穷”的感慨收束,将对眼前景致的陶醉升华为对宇宙广阔的敬畏与感悟,全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既具画面之美,又含理趣之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禅意的独特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晏《咏王大娘戴卒》

下一篇:唐·姚合《杏溪十首·架水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