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2
huā
qián
lèi
lín
hán
shí
zuì
huí
tóu
wèn
yáng
guǎn
xiāng
rén
lǎo
jìn
zhāo
zhāo
róng
xià
西
qiáng

译文

在寒食节前的花丛中,我因思念而泪流满面,醉意朦胧中回首凝望夕阳,不禁向它发问。任凭相思之苦令人衰老至死,夕阳却依旧每天轻易沉落西墙之外。

逐句剖析

"花前洒泪临寒食":在寒食节前的花丛中,我因思念而泪流满面,

# 寒食:寒食节。

"醉里回头问夕阳":醉意朦胧中回首凝望夕阳,不禁向它发问。

"不管相思人老尽":任凭相思之苦令人衰老至死,

"朝朝容易下西墙":夕阳却依旧每天轻易沉落西墙之外。

# 下西墙:夕阳下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夕阳》是晚唐诗人韩偓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寒食节为情感触发点,展露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深切感怀。诗中“花前洒泪”并非单纯伤春,实为诗人在暮春时节面对繁花时,因追忆往事而触发的身世之叹。末句“朝朝容易下西墙”借夕阳西沉的日常景象,暗喻时光流逝的不可逆转,而“醉里回头问夕阳”的痴态,恰折射出诗人明知追问无果,却仍执着于捕捉往昔残影的矛盾心境。全诗在寒食祭扫的传统底色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的双重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花前洒泪临寒食”写寒食节将至,诗人立于花丛前潸然泪下。“花前”本为赏春乐事,却与“洒泪”形成强烈反差,以乐景衬哀情。寒食节(清明前一日)的哀悼传统与“花”的盛放短暂,共同隐喻人生无常、美好易逝。此句既点明时令,又暗含对往昔人事的追思,为全诗奠定悲怆基调。“醉里回头问夕阳”写醉意朦胧中,诗人蓦然回首,向夕阳发出诘问。“醉里”既指酒醉的恍惚,亦暗喻对现实的逃避;“问夕阳”以拟人手法赋予夕阳灵性,实则借自然物象抒内心郁结。“回头”的动作暗含对往事的回望,而“问”字则凸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与不甘,强化了生命与时间的矛盾张力。“不管相思人老尽”写任凭相思之苦催人衰老至死。“不管”二字冷峻决绝,直指时光的无情与命运的漠然;“相思”既可指男女情思,亦可引申为对故国、理想的眷恋(结合韩偓晚年经历唐亡之痛)。此句以“人老尽”的极端化表达,将个体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永恒对举,深化了存在之哀。“朝朝容易下西墙”写夕阳却日日从容沉落西墙之外。“朝朝”与“容易”形成尖锐对比:前者强调重复与漫长,后者凸显自然的冷漠与随意;“下西墙”以日常景象隐喻时光不可逆转的规律,看似平淡却暗含反讽——人类的挣扎在自然法则前微不足道。此句以景结情,将抽象哲思凝于具象落日,余韵悠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野望》

下一篇:唐·李白《东鲁见狄博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