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意心期卒未休":两个人心意相通,最终也没有断了情思,
# 卒:终了。,眼意心期:形容双方愿望一致,精神互相沟通。
"暗中终拟约秦楼":私下里约定在闺房相见。
# 秦楼:指代烟花之地,但在诗词中一般指良家女子的闺楼。
"光阴负我难相遇":可是造化弄人我们没有相遇,
# 遇:一作偶。
"情绪牵人不自由":心情不自觉地忧郁起来。
"遥夜定嫌香蔽膝":在漫长的夜晚里,肯定对蔽膝的香气不满,
# 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嫌:不满。,遥夜:长夜。
"闷时应弄玉搔头":烦闷的时候只该拨弄头上的玉簪。
# 玉搔头:即玉簪。,时:一作怀,一作心。
"樱桃花谢梨花发":樱桃树上的花谢了的时候梨花又开了,
"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个时节两个人各自肝肠寸断,无处排解。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描绘了抒情主人公与对方通过眼神和心意交流,一直期望能暗中在秦楼约会。但无奈光阴弄人,两人难以相见,主人公因相思情绪困扰,身不由己。诗中还想象了对方在长夜和烦闷时的情景。随着樱桃花谢、梨花开放,暗示时光流转,两人在青春里各自承受着相思之愁。表达了青春年华中因爱情不得而产生的愁苦,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通过描写女子在长夜中嫌弃香蔽膝,烦闷时摆弄玉搔头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女子等待和思念时的百无聊赖与惆怅,从侧面反映出两人相思之苦。
3. 分段赏析
首联:“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描绘主人公与心仪之人眼神交汇,心意相通,这种情感从未停止,并且一直暗自期望能在秦楼约会,开篇点明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意以及渴望相聚的心情。颔联:“光阴负我难相遇,情绪牵人不自由。”笔锋一转,感慨光阴辜负了自己,使得两人难以相见,而自己的情绪也被相思紧紧牵引,无法自由,直接抒发了因时光阻碍而产生的愁苦和无奈。颈联:“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诗人展开想象,描绘对方在漫漫长夜中,或许会嫌弃香蔽膝,在烦闷之时,应该会摆弄玉搔头,通过对对方细节的想象,进一步渲染出两人都深陷相思的氛围。尾联:“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以樱桃花谢、梨花发这一自然景象,暗示时光的流转,点明在这青春岁月里,两人分隔两地,各自承受着相思之愁,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