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散弓残挫虎威":军队溃散,弓箭残破,挫了猛虎的威风,
# 兵散弓残挫虎威:指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垓下之战。
"单枪匹马突重围":单枪匹马,突破重重包围。
# 单枪匹马突重围:指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率领28骑突围。单枪匹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出行。重围:层层包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英雄尽逝,唯余羞愧,
"看却江东不得归":遥望江东,却不得归。
# 看却江东不得归:指项羽在乌江边上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的典故。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
晚唐诗人
汪遵(?~?),唐代诗人。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县小吏,家贫借书昼夜苦读,于咸通七年登进士第。汪遵善诗,尤擅长七绝,以咏史诗著名,颇寓兴讽。其作品或歌颂历史人物,或抒发怀才不遇之志,或寄寓兴亡之叹。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诗歌作品有《长城》《题李太尉平泉庄》《五湖》等。有《咏史诗》1卷。
1. 分段赏析
“兵散弓残挫虎威”这句诗开篇便点明了垓下之战的惨烈结局。曾经威猛如虎的项羽,如今却面临着“兵散弓残”的绝境。楚军的溃败,不仅体现在兵力的丧失和武器的折损,更在于曾经的威风锐气被严重挫败。诗人用“兵散”“弓残”四个字,生动地勾勒出战场的狼藉与凄凉,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单枪匹马突重围”在绝境之中,项羽并未放弃抵抗。这句诗展现了他孤胆英雄的形象,即便身边只剩下自己一人,他依然凭借过人的武艺和勇气,试图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诗人用“单枪匹马”四个字,生动地描绘出项羽的英勇无畏,同时也突出了他的孤独与悲壮。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也体现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英雄去尽羞容在”这句诗深刻揭示了项羽的内心世界。当身边的将士纷纷倒下,曾经的英雄气概逐渐消散,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羞耻感。项羽深知自己已经失去了翻盘的可能,而面对江东父老,他无法带着失败的耻辱回去。诗人用“英雄去尽羞容在”七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项羽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也体现了他作为英雄的尊严与执着。“看却江东不得归”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用“看却江东不得归”七个字,深刻地表现了项羽的悲剧命运。项羽站在乌江边,望着对岸的江东故土,却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选择了自刎。这一选择充满了悲壮与无奈,也反映了他作为英雄的尊严与执着。诗人通过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项羽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深深惋惜与敬意。
上一篇:唐·宋之问《陆浑山庄》
下一篇:唐·李世民《赋得临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