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jué
dōng
fēng
jǐng
jiàn
chí
méi
shān
xìng
àn
fāng
fēi
luò
xīng
lóu
shàng
chuī
cán
jiǎo
yǎn
yuè
yíng
zhōng
guà
huī
mèng
luàn
suí
dié
sàn
hún
jiàn
zhú
juān
fēi
hóng
chén
zhē
duàn
cháng
ān
fāng
cǎo
wáng
sūn
guī

译文

忽然察觉到东风吹拂,春日的景致渐渐迟暮,野外的梅花与山中的杏花暗自吐露芬芳。落星楼上号角声残断续吹响,偃月形状的军营中夕阳余晖高挂。羁旅的梦境零乱追随着蝴蝶纷飞消散,离散的魂魄渐渐追逐着杜鹃飞去。纷繁尘世遮蔽阻断了通往长安的路径,青青芳草间王孙贵族直至日暮仍未回还

逐句剖析

"忽觉东风景渐迟":忽然察觉到东风吹拂,春日的景致渐渐迟暮,

# 景:即影,日影。,风:一作君。

"野梅山杏暗芳菲":野外的梅花与山中的杏花暗自吐露芬芳。

# 芳菲:花香。

"落星楼上吹残角":落星楼上号角声残断续吹响,

# 落星楼:楼名。

"偃月营中挂夕晖":偃月形状的军营中夕阳余晖高挂。

# 偃月营:营名,吴国孙权曾筑营于濡须坞以拒曹操,状如偃月,号偃月营。

"旅梦乱随蝴蝶散":羁旅的梦境零乱追随着蝴蝶纷飞消散,

# 蝴蝶散:指梦觉。

"离魂渐逐杜鹃飞":离散的魂魄渐渐追逐着杜鹃飞去。

# 杜鹃:传说为古蜀帝杜宇所化,自暮春至夏季,彻夜啼叫,鸣声凄苦,似说“不如归去”。此指旅人思乡。,魂:一作情。

"红尘遮断长安陌":纷繁尘世遮蔽阻断了通往长安的路径,

# 红尘遮断长安陌:意谓长安大道为红尘所遮断。遮:一作望。

"芳草王孙暮不归":青青芳草间王孙贵族直至日暮仍未回还

# 芳草王孙暮不归:此指诗人不能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描绘春日里东风徐来,野梅、山杏暗自散发芬芳的美好景象。颔联中,落星楼上的残角之声与偃月营中的夕晖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略带沧桑的氛围。颈联通过“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愁绪与思乡之情。尾联以“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进一步强化了游子漂泊不归的怅惘。全诗以蕴藉、绮丽的风格,借春日之景抒发行旅中的思乡情怀,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两句是描绘春日的远景。“忽觉”二字,生动展现出诗人对春日来临的敏锐感知,仿佛在不经意间,东风携着春的气息缓缓而至,点明时令转换。“景渐迟”细腻地写出春日时光流淌的舒缓,传递出一种悠然之感。“野梅山杏暗芳菲”则将目光投向自然中的野梅与山杏,它们在春风的轻抚下,暗自吐露芬芳。“暗”字极为精妙,既写出花朵并非张扬地盛放,而是默默散发香气,又有一种似有若无、朦胧缥缈之感,生动勾勒出春日山间野花野草自在生长、生机初绽的朦胧美,奠定了全诗春日的基调。“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两句是勾勒春日黄昏的特定场景。“落星楼”与“偃月营”点明地点,一个是楼阁,一个是军营,构建出宏大的空间感。“吹残角”描写落星楼上号角声渐弱,“残”字增添了几分日暮的萧索,角声在春日的黄昏中悠悠飘散,给画面染上一丝沧桑的色彩。“挂夕晖”则描绘出夕阳余晖映照在偃月营上的画面,夕晖洒在军营,为这片肃杀之地添了一抹柔和温暖的色调,一冷一暖、一刚一柔相互交织,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在宏大场景中蕴含着复杂的情绪。“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两句着力刻画诗人的羁旅情思。从抒情角度出发,“旅梦乱随蝴蝶散”巧妙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诗人漂泊在外,梦境如蝴蝶般纷乱离散,“乱”字精准地写出旅人的迷茫与内心的不安,梦境的破碎正是现实漂泊不定的映射,将抽象的旅思具象化。“离魂渐逐杜鹃飞”则运用杜鹃啼归的意象,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游子思乡。“渐逐”二字,写出随着时间推移,诗人的离魂仿佛被杜鹃牵引,愈发浓烈的思乡之情如丝线般缠绕,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时间维度上层层推进,情感愈发深沉。“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两句是展现诗人内心的怅惘。“红尘遮断长安陌”从空间角度,描绘出长安街头车水马龙、红尘滚滚,道路被遮蔽的景象,“遮断”二字营造出一种隔绝感,暗示诗人与理想之地(长安常象征仕途等理想追求)的距离与阻碍。“芳草王孙暮不归”则从时间角度切入,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以芳草萋萋、暮色沉沉,王孙却仍未归来,表达出诗人滞留他乡、怀才不遇的落寞,在时空交织中,将诗人的失落与无奈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春日在吴触物怀乡而作也。

清钱牧斋、何义门《唐诗鼓吹评注》卷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煜《秋莺》

下一篇:唐·方干《海石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