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觉东风景渐迟":忽然察觉到东风吹拂,春日的景致渐渐迟暮,
# 景:即影,日影。,风:一作君。
"野梅山杏暗芳菲":野外的梅花与山中的杏花暗自吐露芬芳。
# 芳菲:花香。
"落星楼上吹残角":落星楼上号角声残断续吹响,
# 落星楼:楼名。
"偃月营中挂夕晖":偃月形状的军营中夕阳余晖高挂。
# 偃月营:营名,吴国孙权曾筑营于濡须坞以拒曹操,状如偃月,号偃月营。
"旅梦乱随蝴蝶散":羁旅的梦境零乱追随着蝴蝶纷飞消散,
# 蝴蝶散:指梦觉。
"离魂渐逐杜鹃飞":离散的魂魄渐渐追逐着杜鹃飞去。
# 杜鹃:传说为古蜀帝杜宇所化,自暮春至夏季,彻夜啼叫,鸣声凄苦,似说“不如归去”。此指旅人思乡。,魂:一作情。
"红尘遮断长安陌":纷繁尘世遮蔽阻断了通往长安的路径,
# 红尘遮断长安陌:意谓长安大道为红尘所遮断。遮:一作望。
"芳草王孙暮不归":青青芳草间王孙贵族直至日暮仍未回还
# 芳草王孙暮不归:此指诗人不能还乡。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分段赏析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两句是描绘春日的远景。“忽觉”二字,生动展现出诗人对春日来临的敏锐感知,仿佛在不经意间,东风携着春的气息缓缓而至,点明时令转换。“景渐迟”细腻地写出春日时光流淌的舒缓,传递出一种悠然之感。“野梅山杏暗芳菲”则将目光投向自然中的野梅与山杏,它们在春风的轻抚下,暗自吐露芬芳。“暗”字极为精妙,既写出花朵并非张扬地盛放,而是默默散发香气,又有一种似有若无、朦胧缥缈之感,生动勾勒出春日山间野花野草自在生长、生机初绽的朦胧美,奠定了全诗春日的基调。“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两句是勾勒春日黄昏的特定场景。“落星楼”与“偃月营”点明地点,一个是楼阁,一个是军营,构建出宏大的空间感。“吹残角”描写落星楼上号角声渐弱,“残”字增添了几分日暮的萧索,角声在春日的黄昏中悠悠飘散,给画面染上一丝沧桑的色彩。“挂夕晖”则描绘出夕阳余晖映照在偃月营上的画面,夕晖洒在军营,为这片肃杀之地添了一抹柔和温暖的色调,一冷一暖、一刚一柔相互交织,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在宏大场景中蕴含着复杂的情绪。“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两句着力刻画诗人的羁旅情思。从抒情角度出发,“旅梦乱随蝴蝶散”巧妙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诗人漂泊在外,梦境如蝴蝶般纷乱离散,“乱”字精准地写出旅人的迷茫与内心的不安,梦境的破碎正是现实漂泊不定的映射,将抽象的旅思具象化。“离魂渐逐杜鹃飞”则运用杜鹃啼归的意象,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游子思乡。“渐逐”二字,写出随着时间推移,诗人的离魂仿佛被杜鹃牵引,愈发浓烈的思乡之情如丝线般缠绕,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时间维度上层层推进,情感愈发深沉。“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两句是展现诗人内心的怅惘。“红尘遮断长安陌”从空间角度,描绘出长安街头车水马龙、红尘滚滚,道路被遮蔽的景象,“遮断”二字营造出一种隔绝感,暗示诗人与理想之地(长安常象征仕途等理想追求)的距离与阻碍。“芳草王孙暮不归”则从时间角度切入,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以芳草萋萋、暮色沉沉,王孙却仍未归来,表达出诗人滞留他乡、怀才不遇的落寞,在时空交织中,将诗人的失落与无奈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 此春日在吴触物怀乡而作也。
清钱牧斋、何义门《唐诗鼓吹评注》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