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chán
gōng
·
·
lěng
qīng
qīng
rén
zài
西
xiāng

朝代:元作者:汤舜民浏览量:3
lěng
qīng
qīng
rén
zài
西
xiāng
jiào
shēng
zhāng
láng
shēng
zhāng
láng
luàn
fēn
fēn
huā
luò
dōng
qiáng
wèn
huì
hóng
niáng
huì
hóng
niáng
zhěn
ér
qīn
ér
shèng
wēn
bàn
xiù
chuáng
xián
bàn
xiù
chuáng
yuè
ér
xié
fēng
ér
kāi
shàn
shā
chuāng
yǎn
shàn
shā
chuāng
dàng
yōu
yōu
mèng
rào
gāo
táng
yíng
cùn
róu
cháng
duàn
cùn
róu
cháng

译文

冷冷清清的,我独自在西厢房,一会儿轻声唤一声张郎,一会儿又嗔骂一声张郎。纷纷扬扬的落花飘落在东墙下,一会儿向红娘打听消息,一会儿又对着红娘絮絮叨叨。枕头空着一半,绣床上一半,绣床的一边还留着些许余温,另一边却冷冷清清空着。月亮西斜,风儿轻柔,一会儿推开一扇纱窗,一会儿又掩上一扇纱窗。恍恍惚惚间,梦魂飘荡到高唐仙境,那一缕缕柔情牵动着心肠,每一次萦绕都让柔肠寸断,每一次思念都让肝肠欲裂。

逐句剖析

"冷清清人在西厢":冷冷清清的,我独自在西厢房,

"叫一声张郎":一会儿轻声唤一声张郎,

# 张郎:即《西厢记》中男主角张君瑞。此曲借张生以为情郎之代称,故曰“张郎”。

"骂一声张郎":一会儿又嗔骂一声张郎。

# 骂一声张郎:《西厢记》三本三折:“我则道你文学海样深,谁知你色胆有天来大。”“你本是个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去跳龙门,学骗马。”可做此句注脚。张郎,指张君瑞。

"乱纷纷花落东墙":纷纷扬扬的落花飘落在东墙下,

# 东墙:《西厢》故事中崔、张的界墙。元稹《会真记》:“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

"问一会红娘":一会儿向红娘打听消息,

# 问一会红娘:“问一会”二句:《西厢记》三本二折:红娘将张生的简贴儿放在妆盒儿上,只见莺莺“厌的早扢皱了眉头,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然后大骂红娘,“谁敢将这简贴来戏弄我?”当红娘揭了她的底,她又絮絮叨叨地问红娘:“张生近日如何?”

"絮一会红娘":一会儿又对着红娘絮絮叨叨。

# 絮:缠着人琐琐碎碎地说话。

"枕儿余衾儿剩":枕头空着一半,绣床上一半,

"温一半绣床":绣床的一边还留着些许余温,

"闲一半绣床":另一边却冷冷清清空着。

"月儿斜风儿细":月亮西斜,风儿轻柔,

"开一扇纱窗":一会儿推开一扇纱窗,

"掩一扇纱窗":一会儿又掩上一扇纱窗。

"荡悠悠梦绕高唐":恍恍惚惚间,梦魂飘荡到高唐仙境,

# 梦绕高唐:指代男女欢爱之事。高唐:男女欢合的地方。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文中叙及楚王游高唐,梦与神女欢会事。,荡悠悠:言魂梦飘飘忽忽,悠悠荡荡。

"萦一寸柔肠":那一缕缕柔情牵动着心肠,

# 萦:牵挂。

"断一寸柔肠":每一次萦绕都让柔肠寸断,每一次思念都让肝肠欲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是元末明初散曲家汤舜民创作的一支散曲。这支散曲效仿《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口吻,借用《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月下私下相约的一段情节,描写“崔莺莺”在经历了梦幻般的幽会之后,思念着“张君瑞”,向“红娘”盘问情况,渴望能再次同入鸳衾、延续美好梦境的复杂而细腻的心情。全曲情感缠绵悱恻,韵味悠长,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刻画人物形象,都能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曲中每三句里的第二、三两句在词意和句法上相近,咏唱时声调和谐,很有情趣。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创作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戏曲作家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名式,以字行,号菊庄,宁波(今属浙江)人,一说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任县吏,永乐时受朱棣宠遇。明初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评其“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其所作杂剧今知有《瑞仙亭》《娇红记》两种,均不传。散曲有《笔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实甫的《西厢记》这部戏剧问世之后,在社会当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元明时期的散曲里也出现了一些借助其内容进行创作的作品,有的以《西厢记》作为题材,有的代替剧中人物的口吻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汤式的这支《蟾宫曲》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当然,这里的“莺莺”“张郎”“红娘”都只是借用的名字,并非实际指代剧中的人物,而是借助人们所熟悉的故事来表现一种恋人之间的思绪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散曲。借效仿崔莺莺口吻,描绘幽会后思念张君瑞、盘问红娘、渴望重温好梦的情景,写出了崔莺莺复杂细腻的缠绵情思。

2. 写作手法

象征:“乱纷纷花落东墙”以“乱纷纷花落”象征崔莺莺的纷乱心绪。东墙是她引领盼注的方向,飘落的杏花既点明她凝望的场景,又暗合其等待中不安、烦乱的情思。花落的“乱纷纷”与她内心因思念、牵挂而生的躁动相互呼应,以景物状态象征心理状态,细腻展现其初堕爱河的复杂心绪。照应:“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与“月儿斜风儿细”相照应,“开”对应望月忆往事,“掩”对应御微风干扰,既呼应前文景物,又通过动作细节照应人物未眠的状态,使情景交融更显自然。烘托:“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以绣床半温半闲的景象,烘托出莺莺孤眠的清冷;“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借月夜开窗掩窗的细节,烘托出冷寂凄清的氛围,暗显人物思念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冷清清人在西厢”,《西厢记》的名称来源于《会真记》中崔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篇作品开头让崔莺莺处于“人在西厢”的场景,仅凭借这个地点,就能让读者联想到她在等待相会的情景。“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两句中,“叫一声张郎”体现出莺莺的思念之情,“骂一声张郎”则表明张生根本不在她身边。这种情景与第一句中的“冷清清”三字相互呼应。独自处在寂寞之中,却不由自主地“叫一声”“骂一声”,这展现出了莺莺的痴情。“乱纷纷花落东墙”东墙是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界墙,《会真记》中记载:“崔家的东墙,有一棵杏花树,攀着树枝可以翻墙而过。十五月圆的夜晚,张生顺着树干翻墙过去。”如今东墙那边空无一人,只看见杏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满地。第四句的写景之笔,既暗示了莺莺小姐翘首期盼的方向和目标,又用“乱纷纷花落”象征着她纷乱的心情。“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她忍不住叫来丫鬟红娘打听情况,这就是“问一会”;又怕红娘看穿自己心底的秘密,只好找各种话题和红娘闲聊应付,这就是“絮一会”。这两句细致地反映出这位刚陷入爱情的闺阁小姐的心态。能清楚地看见“花落东墙”,说明天色还亮,以上六句描写的是从白天到黄昏这段时间的情景。“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三句,“问一会”“絮一会”之后,终于打发完漫长的白天,挨到了晚上上床休息的时间。作者的笔触转向了闺房内部。绣床之上,“余”“剩”“温”“闲”这些形容词和动词,其实都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尤其是“温一半”“闲一半”,更是生动地写出了莺莺独自睡在冷被中的滋味,两个“一半”暗示着她对成双成对的美满姻缘的向往。“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三句,“月儿斜”表明已经过了子夜时分,在这个时候还能感受到“风儿细”,说明她一直没有睡着。两扇纱窗,打开一扇是为了望月,月亮能勾起她对“待月西厢”那段美好往事的回忆;关上一扇则是为了抵挡微风的侵扰,就像李白《春思》中所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幛”。一开一掩的动作,与句中的“月”“风”相互呼应,还烘托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这六句纯粹是写景,但景色中却能感受到人物的活动痕迹。“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三句,下半夜快要过去的时候,女主人公才在悠悠的夜思中进入梦乡,在梦里与心上人张生相见。可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所以连梦境都显得不那么安稳。“绕”字固然说明梦魂一直围绕在张生身边,但“荡悠悠”又带着一种飘摇不定、看得见却摸不着或者短暂相聚又要分离的意味。结果便是“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一边牵挂留恋,一边疑虑伤心。这说明崔莺莺平日里经历的断肠之痛和失望打击,已经太多太深了。

4. 作品点评

从形式方面来看,这支散曲同样有着独特的风格。作品的第一、二、三句和第四、五、六句采用隔句对仗的形式,形成“扇面对”,且与最后三句也构成扇面对,这种首尾之间的遥相对仗在散曲里被称作“鸾凤和鸣对”。第七、八、九句与第十、十一、十二句同样形成扇面对,这些对仗都工整流畅、清丽雅致。另外,本篇在整体上属于散曲巧体中的“重句体”,也就是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字词上略作改动。这种对重句的巧妙运用以及全篇在对仗方面的精心安排,造就了作品回环婉转、缠绵悱恻、语言俊逸、韵味圆润、余味无穷的特殊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养浩《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下一篇:元·丁鹤年《题太守兄遗稿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