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àn
shí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lóng
dūn
zòng
héng
xīng
guāng
jiàn
jiǎn
hén
shēng
bìng
ài
dōng
西
shā
chú
tóu
ruǎn
bīng

译文

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逐句剖析

"虎踞龙蹲纵复横":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

# 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

"星光渐减雨痕生":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

# 雨痕: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不须并碍东西路":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

# 碍:妨害,限阻。,并:同时。,不须:不要。

"哭杀厨头阮步兵":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 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乱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围绕“乱石”描绘其如虎伏龙卧却散乱的状态,暗示才士受挫。后两句借助阮籍典故抒发才志难伸的悲愤。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石喻人,咏石实则悲叹人才不遇。诗人借对乱石的描写与感慨,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以及对黑暗政治和权贵官僚的不满。此诗以小见大,寓意深刻,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善用典故、含蓄委婉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乱石》是李商隐所作。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在其桂林幕府也随之罢幕索居,不得不离开桂林。此后李商隐想投靠湖南观察使李回,却未得到接纳。他求仕遇合无缘,精神上极为痛苦,在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下有感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借描绘纵横散乱的乱石景象,象征有志才士失志受挫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自身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以及对当时黑暗政治局面和妒贤嫉能权贵官僚的强烈不满。

2. 写作手法

用典:“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化用典故,以“龙蹲”代孔子,在唐人作品中常用以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李商隐借此描绘石积于地的姿态,暗示有志才士。“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引用古人认为地上之石本天上之星的典故,以陨星紧扣“石”字,暗示才士不凡。“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运用阮籍的典故,借阮籍的无奈悲哀抒发自己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象征:诗中以石的散落凋零、命运坎坷象征才士失志受挫的境遇,如石的“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都寄寓着诗人对自身坎坷不平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乱石》首句,“虎踞龙蹲”从形象角度,描绘石头堆积之态,运用用典手法,既写石又暗示才士,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次句“纵复横”,以三字陡转,从表达技巧上紧扣题目“乱”字,内容上点出才士失志受挫,深化了象征意义。第三句“星光渐减雨痕生”,运用用典,从内容主题上以陨星暗示才士不凡,又描绘星石落地后的黯淡与遭际,寄托诗人同情与不平。尾联“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借阮籍典故,从情感主旨上抒发诗人穷途之悲,表达方式纤徐委婉,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乱石》以独特的视角咏石,将石的命运与自身不幸紧密相连,借石悲人,展现出深沉的穷途之悲。此诗延续了李商隐含蓄委婉、借物抒情的风格,以石喻人,寓意深刻。诗人以细腻笔触刻画石的境遇,实则映射自己坎坷的人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种以小见大、借物言志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李商隐的诗作中独具特色,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与感慨,为后人理解其复杂心境提供了一扇重要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二语途穷之悲。

明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

# 刺小人当路也,意太露。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乱石》一诗亦深妙……“虎踞龙蹲纵复横”,即柳州所云“怒者虎斗,企者鸟厉”也。“星光渐减雨痕生”,乃用“星陨地为石”兼“将雨则础润”二意。“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乱石塞路,有类途穷,此义山寄托之词,而意味深远。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别有深意焉。(郑)亚坐德裕事而贬,义山缘此废滞矣。上二句指李党之据在要地者,一旦光焰忽衰,渐形萧飒,下二句恐其势将累我。徐建庵曰:不但穷途之悲,兼有蔽贤之恨。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月三首(其三)》

下一篇:唐·李益《上汝州郡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