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亡家破欲何之":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
"西子湖头有我师":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样。
"日月双悬于氏墓":于忠肃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
# 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日月: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
"乾坤半壁岳家祠":岳武穆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给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
# 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乾坤:天地。
"惭将赤手分三席":很惭愧我没有建立足够功勋却想与他们并列,
# 赤手:空手。一作素手。
"敢为丹心借一枝":怎敢因为自己有一片赤诚忠心,就奢望能在这西湖畔借得一处安息之所!
# 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他日素车东浙路":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
# 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怒涛岂必属鸱夷":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狂涛难道是葬在鸱夷里的伍子胥所化的吗?
# 怒涛岂必属鸱夷:鸱夷,革囊,《国语》:吴国忠臣申胥(伍子胥)死谏吴王,吴王不悦,“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后人传说,伍子胥尸体投江之日,天也被激怒了,江潮特别汹涌,也有说怒潮是伍子胥的忠魂所化。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他与郑成功联合作战,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清长达20年。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其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其诗文质朴悲壮,豪迈慷慨。代表作品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著有《张苍水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述志诗。表达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以及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和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
2. 写作手法
设问:“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同时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生死的抉择,语气坚定决绝。用典:此诗多处用典,自然巧妙。如颔联“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将”,化用于谦、岳飞的典故。于谦在明朝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捍卫南宋半壁江山。诗人借此表达对两位英雄的敬仰,以及自己渴望像他们一样为国家献身的志向。尾联“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传说伍子胥死后,其魂化作钱塘江怒涛。诗人以此表明自己虽死,抗清精神也会如怒涛般长存,永不消逝,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与抗争到底的决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以设问开篇,自问自答中彰显生死抉择的毅然决然,语气里透着不容置喙的坚定。颔联“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将。”直书西子湖畔的于谦、岳飞为效仿楷模,虽表意含蓄,却已暗藏拳拳之心。颈联“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以流水对贯通文意,后句紧承前句,非自谦自惭之语,而是以委婉笔触抒发以死报国的决绝之志。尾联“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援引伍子胥典故收束全篇,既喻示抗清之志虽死犹存,亦借此告慰家乡父老——自己的忠魂将永远守望故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他矢志不渝的诗意写照。跨越千年时光,当我们品读其中字句,仍会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颤,被他那以命许国的赤诚与决绝深深触动。
上一篇:明·方太古《随处》
下一篇:明·高启《梅花九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