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xiāng
·
·
qiū

朝代:明作者:张煌言浏览量:3
qiū
shān
qīng
qiū
shuǐ
míng
mèng
jīng
qiū
xǐng
wèi
xǐng
qián
kūn
cǎo
tíng
guó
méng
yuán
qíng
lán
xié
yuè
tòu
shū
líng
hóng
鸿
sān
liǎng
shēng

译文

秋山满眼青翠,秋水一片明净,被秋惊起的午梦将醒未醒,在那茫茫乾坤中的一个小草亭。难忘报国的盟誓,常怀思乡的深情,夜深后月光斜斜地透过疏落的窗棂,远处传来三两声孤雁的哀鸣。

逐句剖析

"秋山青":秋山满眼青翠,

"秋水明":秋水一片明净,

"午梦惊秋醒未醒":被秋惊起的午梦将醒未醒,

# 醒未醒:似醒非醒。

"乾坤一草亭":在那茫茫乾坤中的一个小草亭。

"故国盟":难忘报国的盟誓,

"故园情":常怀思乡的深情,

# 故园情:恢复故国的心愿。

"夜阑斜月透疏棂":夜深后月光斜斜地透过疏落的窗棂,

# 疏棂:窗户上稀疏的木格子。,夜阑:夜深。

"孤鸿三两声":远处传来三两声孤雁的哀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相思·秋》是明代张煌言创作的词作。词的上阕描绘秋景,勾勒出清新秋景,却以“午梦惊秋醒未醒”转折,营造出孤寂、渺小之感,暗示作者处境。下阕直抒胸臆,点明对故国故园的眷恋,通过深夜斜月、孤鸿哀鸣之景,烘托出凄凉悲切氛围,强化家国之思与亡国之痛。上阕景中含情,下阕情因景生,以简洁文字传达深沉情感。此词以其真挚浓烈的家国情怀和不同的意境展现出来,反映了作者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他与郑成功联合作战,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清长达20年。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其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其诗文质朴悲壮,豪迈慷慨。代表作品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著有《张苍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康熙三年(1664年)秋,此时明朝已亡,张煌言退居悬岙岛,于荒洲结茅屋,筹备继续抗清。然而不幸的是,因遭人出卖,他于同年九月在杭州被捕遇害,此词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心境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词。此词描绘出凄清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午梦惊秋的状态,以及身处草亭的孤独。词中蕴含着故国之盟、故园之情,反映出作者处境艰难,抒发了其日夜萦怀的家国之思与亡国之痛,情感凄凉悲切、真挚感人。

2. 分段赏析

上阕:“秋山青,秋水明”描绘出清新明丽的秋景,山青水明的美好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午梦惊秋醒未醒”中,“惊秋”点明词人在梦中被秋天的某种情境惊醒,“醒未醒”则细腻地刻画了一种似醒非醒、仍沉浸于梦境思绪的状态,这种诧异之感源于眼前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的巨大反差。“乾坤一草亭”运用对比手法,以广阔无垠的“乾坤”与渺小的“草亭”相对比,草亭中居住着曾征战沙场的将领,却在这宏大的天地间显得微不足道,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在复兴故国道路上,自觉力量微弱的无奈与悲凉。下阕:“故国盟,故园情”直抒胸臆,点明词人对曾经联合各路兵马兴复明朝的盟誓难以忘怀,以及对故园深深的眷恋之情。但时过境迁,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如今力不从心,只能空自怀想。“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时,斜月透过稀疏窗棂,孤鸿发出几声哀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以景结情,将词人深沉的家国之思、亡国之痛以及内心的孤寂无奈,都蕴含在这清幽悲凉的画面之中,含思凄凉,寄慨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谢榛《北望二首其一》

下一篇:明·徐渭《岳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