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huái
怀
yuè
zhōng

朝代:明作者:张煌言浏览量:3
zhǐ
xīng
wáng
hèn
nán
běi
huáng
xiāo
xiē
biàn
便
zhōng
bīng
qīng
liè
zhào
xìn
chéng
biān
qiāng
líng
tái
pàn
jiā
yuè
cǎn
chuī
chū
guān
qíng
shēng
qiè
hàn
yuàn
liáng
yuán
xuě
shuāng
lóng
yóu
hóng
鸿
miè
shèng
chén
tuò
jiē
quē
háo
tūn
bái
fèng
suǐ
gāo
huái
怀
kěn
yǐn
huáng
yáng
xuè
shì
pái
yún
dài
pěng
xīn
jīn
què

译文

岁月无几,屈指可数,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有几个人、能做到坚持大义,保持冰清玉洁呢。赵信城头羌笛咽咽如泣,李陵台畔胡笳声声似怨,悲凉的乐声将离乱之痛吹得支离破碎。吹出了家国之思,声声凄厉。汉家宫苑的晨露早已干涸,梁园雪台也化作尘烟。当年创下盛世的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如今已经不在了。连鲁王也已经不在了。但自己即使是逃亡之臣,依然怒击唾壶。壮志豪情几乎要吞下那白凤髓,目眦欲裂饮尽敌人血。排开云雾、只为将我的忠心,向逝去的帝王表述。

逐句剖析

"屈指兴亡":岁月无几,屈指可数,

"恨南北、黄图消歇":而大明版图自北到南消歇殆尽。

"便几个、":有几个人、

"孤忠大义":能做到坚持大义,

"冰清玉烈":保持冰清玉洁呢。

"赵信城边羌笛雨":赵信城头羌笛咽咽如泣,

# 赵信城:在今外蒙古真颜山。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追赶单于到达这里,“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李陵台畔胡笳月":李陵台畔胡笳声声似怨,

# 畔:一作“上”。,李陵台:李陵台:在今山西大同城北五百里。据《大同府志》,相传李陵不得南归,登临此地以望汉。这里用赵信城、李陵台泛指边关。

"惨模糊、":悲凉的乐声将离乱之痛吹得支离破碎。

"吹出玉关情":吹出了家国之思,

"声凄切":声声凄厉。

"汉苑露":汉家宫苑的晨露早已干涸,

# 苑:一作宫。

"梁园雪":梁园雪台也化作尘烟。

# 梁园:故址在今开封东南,为汉代梁孝五所筑的名园。

"双龙游":当年创下盛世的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如今已经不在了。

# 游:一作“逝”。,双龙: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唐王立号隆武,顺治三年(1646)在汀州遇害。桂王立号永历,康熙元年(1662)在昆明殉难。称“双龙”,因为他们建元立号,自为南明一代皇帝。

"一鸿灭":连鲁王也已经不在了。

# 一鸿: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

"剩逋臣怒击":但自己即使是逃亡之臣,

"唾壶皆缺":依然怒击唾壶。

"豪气欲吞白凤髓":壮志豪情几乎要吞下那白凤髓,

# 气欲:一作杰气。

"高怀肯饮黄羊血":目眦欲裂饮尽敌人血。

# 肯饮:一作眦饮。裂眦而饮,意为痛恨之极。

"试排云、":排开云雾、

# 排云:指排开云层。

"待把捧日心":只为将我的忠心,

# 日心:忠心。

"诉金阙":向逝去的帝王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步岳忠武王韵》是明代遗民诗人张煌言创作的词作。此词为效仿岳飞《满江红》所作,上片以历史兴亡起兴,通过“赵信城边”“李陵台畔”等边塞意象,渲染故国沦丧的悲凉氛围,借羌笛、胡笳的凄切之音,抒发对南北分裂、皇权倾覆的痛切感慨。下片转写遗民气节,“逋臣怒击唾壶缺”化用《世说新语》典故,刻画抗清志士的悲愤与不屈;“豪气欲吞白凤髓”与“高怀肯饮黄羊血”以强烈对比,展现忠贞之士既存恢复中原的壮怀激烈,又拒斥异族文化的凛然气节。全词以沉郁顿挫的笔调融家国之痛与遗民之悲于一体,既承袭岳飞词作中忠贞报国的精神内核,又通过“汉苑露”“梁园雪”等南朝典故强化明清易代的历史纵深。词中用典精准,意象苍凉,既有“玉关情”的悲怆婉转,又有“吞白凤”的雄浑气魄,在遗民诗词中展现出刚健雄浑的独特艺术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他与郑成功联合作战,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清长达20年。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其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其诗文质朴悲壮,豪迈慷慨。代表作品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著有《张苍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阙“屈指兴亡,恨南北,皇图销歇!”开篇以“屈指”动作引出历史兴衰的宏观视角。“恨南北”三字浓缩南北分裂之痛,“皇图销歇”直指南明政权倾覆。数字“几”与疑问语气暗含对忠义之士稀缺的质问,奠定全词悲怆基调。动词“屈”“恨”与名词“兴亡”“皇图”形成张力,展现家国巨变的苍凉感。“更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反问句式在冷峻中注入血性,凸显作者对时局中忠义缺失的痛心疾首以及对有节之士的呼唤。“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畔胡笳月”两联对仗工整,赵信城是匈奴招降汉将之地,李陵台是降将李陵驻地,“羌笛雨”“胡笳月”以视听通感营造边塞苍茫。地理名词的叠加暗藏易代之痛,笛声月影中渗透着故国遥思,历史伤痕随乐声渗出。“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惨模糊”三字叠用,突破传统词作炼字规范,刻意制造听觉混沌感。玉关意象双关:既指代西北边患,又隐喻南明政权与故国的阻隔。下阕"通过时空折叠展现历史兴替。“汉苑”与“梁园”象征历代皇家园林,“露”“雪”喻指繁华幻灭。暗含对明朝气数已尽的痛切认知。二字短句如刀刻斧凿,在工整对仗中暗含历史与家国伤痛。“双龙游,一鸿灭。”“双龙”或指南明弘光、隆武二朝,“一鸿”指鲁王朱以海,曾为“监国”,与永历同年死于金门。鲁王在抗清战斗中,经常漂泊浙江、福建海上,故贴切地称之为“鸿”。此处表达了作者对几人的无尽惋惜,曾经能够力挽狂澜的人都已经不在了,暗含对复国努力徒劳的预判。“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反用《世说新语》王敦“唾壶击缺”典故,东晋权贵尚能击壶泄愤,而南明遗民的愤怒已无处宣泄。动词“剩”凸显遗民群体的孤独存在,“怒击”动作突破文人雅态,将玉器碎裂声转化为精神爆裂的声响。唾壶意象由风雅转为暴烈,昭示遗民群体在现实压迫下的极端痛苦之情。“豪气欲吞白凤髓,高怀肯饮黄羊血!”“白凤髓”典出西域贡品,喻指异族文化精髓;“黄羊血”取自北方祭祀习俗,象征征服者的野蛮。两组意象构成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吞”“饮”两个强力动词突破传统文人审美,展现遗民以血性对抗异质文化的决绝姿态,彰显“宁死不屈”的气节观。“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结句三组动词层层递进:“排云”对应“捧日”(忠心),最终指向“诉金阙”的政治诉求。空间意象由下至上,将个人气节升华为政治理想。未言明的“诉”之对象缺失,暗示君臣相得的理想已幻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维《十咏图·玉蝴蝶花》

下一篇:明·夏寅《春宫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