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xiǎng
yǒu
gǎn

朝代:明作者:张煌言浏览量:3
zhàn
qiū
fēng
xiào
huá
rén
piān
xiàn
huáng
huā
kàn
tiě
jīng
shuāng
lǎo
qiǎn
jīn
xīn
dài
xié

译文

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逐句剖析

"战罢秋风笑物华":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

# 物华:美好的事物。

"野人偏自献黄花":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

# 黄花:菊花。,偏:偏偏。,野人:居住在乡间的百姓。

"已看铁骨经霜老":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

# 铁骨:这里指菊的枝茎。

"莫遣金心带雨斜":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 金心:这里指菊的花朵。,莫遣:不要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野人饷菊有感》是明代张煌言所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乡间百姓向诗人献菊的场景,体现民众对诗人的敬仰。后两句诗人借菊自喻,以菊花经霜的铁骨、凌霜的姿态,赞美其坚贞品格,抒发自身抗击清朝、坚守气节的决心,展现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开篇叙事,引入百姓献菊之事;后两句转入抒情与言志,深化主题,将菊花特性与自身品格相联系。此诗简洁凝练,以小见大,借寻常的菊花意象,深刻展现张煌言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煌言(1620~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他与郑成功联合作战,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清长达20年。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其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其诗文质朴悲壮,豪迈慷慨。代表作品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著有《张苍水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朝灭亡后,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在他居住于乡村期间,当地劳动人民为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敬重,向他赠送菊花。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张煌言触景生情,以菊为题,抒发自己抗击清朝、绝不屈服的志向,因而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描绘菊花经霜的铁骨、凌霜的贞姿,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抗击清朝、恢复故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前途的深深忧虑,展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诗人描绘菊花历经风霜,枝茎如铁骨般坚韧,花蕊金黄如金心。通过对菊花在霜雨中姿态的描写,将自己在抗清斗争中如菊花般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情感融入其中,借菊花不畏风霜的景象,抒发自己抗击清朝、坚守民族大义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自身信念如菊花般不因艰难而动摇的期许。拟人:“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诗人将菊花赋予人的特质,用“铁骨”形容菊花的茎干,仿佛菊花具有坚韧的骨骼,历经风霜而不倒;以“心”指代菊花的花蕊,称其为“金心”,仿佛菊花有一颗如金子般珍贵的心。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展现出菊花的坚贞不屈,也借此暗喻自身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3. 分段赏析

第一、二句“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战罢秋风”描绘出诗人在秋风中结束抗清战斗的场景,一个“战”字,生动展现其在抗清战场上的英勇奋战,为守护民族大义与明朝山河而拼搏。“笑物华”里的“笑”,更是别具深意,在秋风肃杀、万物凋零的时节,诗人以“笑”相对,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乐观豁达,是对自身坚守抗清信念的自豪与自信,瞬间让一位虽历经战斗却精神矍铄、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野人偏自献黄花”,“野人”指乡居百姓,“偏自”强调百姓献菊的主动与自发。百姓虽身处民间,却从心底敬重诗人的抗清之举,菊花象征高洁坚贞,他们献上菊花,是用质朴真挚的方式向隐居的抗清英雄致以崇高敬意,这不仅承接上句诗人的英雄形象,还营造出饱含敬意的赏菊氛围,为后文抒情铺垫。第三、四句“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诗人笔锋转向对菊花的刻画。“已看铁骨经霜老”,诗人经观察,发现菊花茎干历经风霜,如钢铁般坚韧,“铁骨”运用拟人,赋予菊花坚毅品格,“经霜老”突出其在艰难环境下的顽强不屈,这与诗人抗清时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相呼应,诗人借此自比,抒发绝不向清朝统治低头的决心。“莫遣金心带雨斜”,诗人以怜惜语气表达对菊花的呵护,“金心”象征菊花花蕊与诗人赤子之心,“莫遣”满含关切,表面是怕风雨损伤菊花,实则是诗人不希望艰难困苦动摇自己抗清初心。这两句表面咏菊,实则句句渗透诗人豪情壮志,将菊与人、景与情完美融合,读者能从中深刻体会诗人如菊花般凌霜傲雪的英雄品格。

4. 作品点评

《野人饷菊有感》并非纯粹的咏物诗,诗人的情感与精神贯穿始终,只是借菊花来象征自身情志。然而,野菊经霜的自然姿态,与诗人胸中涌动的抗清豪情高度契合,故而诗人能够借菊抒情。从本质上讲,诗中描绘菊花的语句构建起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菊花成为其情感的对等象征物,展现出诗歌在借物抒情方面的巧妙与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张煌言的这首诗赋予菊花独特的战斗风貌,读起来荡气回肠。

现代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常文昌《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 赞美菊花之铁骨、金心,既自勉,又兼勉人。

现代原浙江大学教授、诗词名家毛谷风《历代七绝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尹耕《秋兴八首(其七)》

下一篇:明·尹耕《秋兴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