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fēng

朝代:唐作者:董思恭浏览量:1
xiāo
xiāo
chāng
xià
tíng
wéi
huā
dié
piāo
lán
huì
shēng
guāng
huī
xiàng
zhèng
tuì
退
jīng
fēi
fāng
cóng
liè
gèng
zhú
yún
guī

译文

风呼啸着穿过高空,又轻柔地进入庭院。花儿和蝴蝶随风飘舞,兰花和蕙草焕发出光彩。屋脊上的相乌仿佛振起翅膀,船儿被吹得像受惊般退避。才跟随列子四处遨游,又追着浮云一同归去。

逐句剖析

"萧萧度阊阖":风呼啸着穿过高空,

"习习下庭闱":又轻柔地进入庭院。

"花蝶自飘舞":花儿和蝴蝶随风飘舞,

"兰蕙生光辉":兰花和蕙草焕发出光彩。

"相乌正举翼":屋脊上的相乌仿佛振起翅膀,

"退鹢已惊飞":船儿被吹得像受惊般退避。

"方从列子御":才跟随列子四处遨游,

"更逐浮云归":又追着浮云一同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风》是唐代诗人董思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紧扣“风”的特质,以细腻笔触展现其形态与影响:首联写风自高空呼啸而来,渐趋轻柔入庭院;颔联描风拂动花草、蝶舞芬芳,显其生机;颈联借相乌似欲振翅、退鹢惊飞,展其力量;尾联化用列子御风典故,写风逐浮云而去,赋予其超脱灵性。诗作以多变视角、动静结合之法勾勒风的形象,既状风之实,又寄情于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董思恭(?~?),唐代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历任中书舍人、右史,后主持考功选拔事,因泄漏考题获罪,流放岭表而死。董思恭善诗,诗多为咏物写景之作,词藻富丽,对仗工整,为时人所重。他曾与许敬宗等人编撰了《瑶山玉彩》《芳林要览》。今传《董思恭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即写风的行踪与声态。“萧萧”摹写风穿过高空时的清劲之声,“阊阖”本指天门,此处代指高远的天空,展现风自天际而来的开阔感;“习习”则描绘风进入庭院时的轻柔之态,“庭闱”指向近处的庭院内室。两句以声音的“刚”与“柔”、空间的“高”与“低”对比,既交代了风的运动轨迹,又暗示其力量随环境而变化。颔联“花蝶自飘舞,兰蕙生光辉”转向风对自然景物的影响,以侧面烘托笔法写风的存在。风过之处,花儿随风摇曳,蝴蝶顺势飞舞,呈现出一派灵动的生机;兰草与蕙草(皆为象征高洁的香草)在风中舒展,其本身的清雅之姿仿佛因风的拂动更添光彩。这里不直接写风,而是通过花草、蝴蝶的动态反应,让风的轻柔与滋养万物的特性自然显现,暗含诗人对风带来生机的欣赏,意象清新,贴合自然之理。颈联“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拓展风的影响范围。“相乌”是古代屋脊上的铜鸟装饰,为古代观测风向的仪器,本为静物,却因风的吹动仿佛振翅欲飞;“退鹢”指画有鹢鸟图案的船,风使船身晃动,仿佛受惊而退避。两句一静一动:静物因风而显“动势”,动态之物因风而现“惊惧”,从不同角度展现风的力量,既能赋予静物以灵动感,又能对动态事物产生实际影响,进一步丰富了风的形象。尾联“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以想象收束,赋予风超脱的意趣。“列子御”化用《庄子》中“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将风与仙人御风的逍遥境界相联系,赋予风轻盈超凡的特质;“逐浮云归”则写风最终随浮云而去,既呼应首联“度阊阖”的天际来路,又以“浮云”的自由意象,暗合风无拘无束的本性。尾联由实入虚,从对风的客观描摹转向精神层面的联想,既不脱离“风”的本体,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

下一篇:唐·崔道融《夜泊九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