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景斜芳殿":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
# 芳殿:华丽的宫殿。,暮景:夕阳。
"年华丽绮宫":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 绮宫:指华丽的宫殿。,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寒辞去冬雪":年终岁寒,冬雪消融,
"暖带入春风":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阶馥舒梅素":台阶上,梅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它的花瓣优雅地舒展着,
# 馥:香气。
"盘花卷烛红":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 盘花:此指供品。
"共欢新故岁":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
"迎送一宵中":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岁阴穷暮纪":年根岁底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刻,
# 暮纪:古人以一年为一纪。暮纪即指一纪中最后一月,又称“穷纪”。,穷:最后,将尽。,岁阴:岁暮。
"献节启新芳":新春佳节是美好春光的开端。
# 新芳:新春。芳:芳春也。,献节:献岁,岁首。
"冬尽今宵促":今夜除夕夜将很快就过去了,
"年开明日长":明日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年的时日还很长。
"冰销出镜水":冰消化成了水,
# 镜水:冰化出水。镜:比喻冰平滑光亮如镜。
"梅散入风香":梅花飘散入风中,带来阵阵芬芳。
"对此欢终宴":在欢庆的气氛中结束了宴会,
"倾壶待曙光":一边饮酒一边等待曙光的到来。
# 待:等待,指守岁。
唐代诗人
董思恭(?~?),唐代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历任中书舍人、右史,后主持考功选拔事,因泄漏考题获罪,流放岭表而死。董思恭善诗,诗多为咏物写景之作,词藻富丽,对仗工整,为时人所重。他曾与许敬宗等人编撰了《瑶山玉彩》《芳林要览》。今传《董思恭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节令诗。描绘了唐代除夕皇宫内外的繁华热闹景象,展现冬春交替的变化,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及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2. 写作手法
渲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通过描写夕阳斜照使宫殿更加金碧辉煌,渲染出富丽堂皇的氛围;“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从时令转换角度,渲染出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叙写梅花飘香、红烛高照,进一步渲染出春意与宫中守岁热烈庄重的景象;“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渲染举国欢庆、辞旧迎新的热闹氛围。
3. 分段赏析
其一:“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两句描绘宫苑除夕景象。以夕阳斜照芳殿、绮宫被“年华”装点得金碧辉煌之景,点明地点为宫廷,暗示除夕主题,开篇便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氛围,奠定全诗华贵基调,同时也为后文对宫廷除夕场景的进一步描绘做铺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精准点明除夕作为冬春交替的特殊时刻。诗人从时令转换的角度切入,生动展现冰雪消融、寒冬远去,暖气渐生、春风送暖的景象,给人以温馨之感,巧妙地营造出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氛围,将季节更替与节日的喜悦相融合。“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两句,出句写台阶旁梅花绽放,白色花瓣舒展,香气馥郁,进一步渲染春意;对句紧扣首联,描绘宫廷守岁场景,宫中张灯结彩,烛火摇曳,桌上摆放供品,展现出守岁时既热烈又庄重的氛围,从嗅觉、视觉等多方面丰富了宫廷除夕的画面感。“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两句紧扣“守岁”主题,将视角从宫廷延伸至天下。诗人概述举国上下共同欢庆,在这一夜中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使得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得以进一步浓化,升华了诗歌主题,展现出除夕之夜全民同庆的宏大场面。其二:“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两句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点明岁月流转至年末,旧岁即将结束,而新春佳节即将开启新的美好。此句不仅交代了时间节点,更蕴含着时光交替、万象更新的深意,为全诗奠定了辞旧迎新的情感基调。“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形象地写出除夕之夜的特殊感受。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冬夜在这一晚显得格外短暂,而随着新年的到来,明日白昼将逐渐变长。通过“今宵”与“明日”、“促”与“长”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喜悦之情。“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两句描绘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冰雪消融,水面如同明镜般清澈;梅花盛开,香气随风飘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既点明季节的转换,又通过“镜水”“风香”等意象,暗示生命的重生与希望,为诗歌增添了清新雅致的韵味。“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两句写诗人面对眼前的欢乐场景,在宴会的最后,尽情饮酒,等待新年曙光的到来。此句将诗人对新年的热切期盼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以一种悠然豁达的姿态,展现出辞旧迎新时人们内心的欢愉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