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gōng
·
·
yuán
xiāo

朝代:明作者:王磐浏览量:3
tīng
yuán
xiāo
wǎng
suì
xuān
huá
qiān
jiā
qiān
jiā
tīng
yuán
xiāo
jīn
suì
jiē
chóu
qiān
jiā
yuàn
qiān
jiā
yǒu
nào
hóng
chén
xiāng
chē
bǎo
zhǐ
guò
sòng
huáng
hūn
hán
shī
xiāo
jiǔ
xiāo
lěng
luò
liǎo
chūn
fēng
qiáo
cuì
liǎo
méi
huā

译文

聆听这元宵之景,往昔是热闹喧哗,千家万户歌声飞扬,千家万户舞姿翩翩。聆听这元宵之景,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愁绪萦绕千家万户,怨愤弥漫千家万户。哪里还有那红尘中热闹非凡、香车宝马穿梭的景象?只不过看到黄昏时分,古木之上寒鸦栖息。诗兴已消磨殆尽,酒趣也荡然无存,春风冷落,梅花憔悴。

逐句剖析

"听元宵":聆听这元宵之景,

"往岁喧哗":往昔是热闹喧哗,

"歌也千家":千家万户歌声飞扬,

"舞也千家":千家万户舞姿翩翩。

"听元宵":聆听这元宵之景,

"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

# 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

"愁也千家":愁绪萦绕千家万户,

"怨也千家":怨愤弥漫千家万户。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哪里还有那红尘中热闹非凡、香车宝马穿梭的景象?

# 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闹红尘:尘世热闹。

"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只不过看到黄昏时分,古木之上寒鸦栖息。

"诗也消乏":诗兴已消磨殆尽,

# 消乏:消沉,贫乏。

"酒也消乏":酒趣也荡然无存,

"冷落了春风":春风冷落,

"憔悴了梅花":梅花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蟾宫·元宵》是明代散曲家王磐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往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又刻画了当年元宵节的冷清寂寥,反映了百姓的愁苦怨愤。作品以“今岁”与“往岁”的强烈反差,展现了元宵节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民生疾苦,表达了作者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散曲作家

王磐(1470?~1530),明代散曲作家。字鸿渐,号西楼、舜耕,高邮(今属江苏)人。好读书,有俊才,少时鄙弃科举,不应试,终生不仕,以山水诗画自娱。王磐与陈铎并为南曲之冠。其善俳谐,工诗能画,尤精音律,今存小令67首、套曲9首,全属北曲。他写怀咏物散曲以清丽见称,人言“曲中有画”。其诗歌多以高邮风物为题材,咏史寄情,借景抒怀,意存高远。主要作品有《朝天子·咏喇叭》《王西楼乐府》《西楼诗集》《野菜谱》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尧山堂外纪》记载,弘治、正德年间,高邮元宵佳节最为繁盛,许多好事之人常常携带精美的花灯与美酒,在西楼欢聚作乐。然而后来经历灾荒之年与苛捐杂税,百姓生活困苦凋敝,往昔热闹美好的元宵良宵便变得索然无味了。作者有感于此,便创作了此作品。本篇采用感伤的情调,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巨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社会写实题材​​的曲作。介绍了明代元宵节由往年的繁华热闹到当年的冷清寂寥的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变迁下百姓生活的巨大落差。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凋敝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无奈,语言质朴而情感沉痛。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与下片“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形成鲜明对照。往昔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而今却只剩愁怨之声,昔日繁华不再。以“喧哗”对“嗟呀”,“歌”“舞”对“愁”“怨”,突显世事变迁的沧桑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听元宵,往岁喧哗”,以“听”字领起,追忆往年元宵的热闹景象,“喧哗”二字生动再现了万人空巷、歌舞升平的盛况。“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运用叠词“千家”,以铺陈手法渲染出普天同庆、全民欢腾的节日氛围,音律铿锵,气势恢宏。次句“听元宵,今岁嗟呀”,笔锋陡转,“嗟呀”二字道尽今朝的愁苦叹息,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同样以叠词强化情感,描绘出百姓在元宵佳节却满怀忧患的凄凉心境,社会现实的残酷跃然纸上。“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以反问句式,感慨昔日繁华不再,“闹红尘”与“香车宝马”勾勒出往日车水马龙、富贵雍容的景象,而今却荡然无存。“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以景结情,“古木寒鸦”的萧瑟意象,烘托出今朝的冷清孤寂,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凄凉。“诗也消乏,酒也消乏”,直抒胸臆,连诗酒之兴亦荡然无存,可见民生凋敝之深。“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以拟人手法写春风不再和煦、梅花黯然失色,暗喻佳节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欢乐,进一步深化了今昔对比的悲凉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徐熥《秋日偶成》

下一篇:明·李梦阳《开先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