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西楼禁烟何处好":问在西楼上,哪里好去度过寒食节?
# 禁烟:即禁火。寒食节禁火,其在清明前二日,故此转指清明。
"绿野晴天道":那晴朗天空下的绿色田野和小路最为适宜。
"马穿杨柳嘶":马儿穿过杨柳树间,发出嘶鸣声,
# 嘶:马叫。
"人倚秋千笑":人们倚靠在秋千上欢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探寻着莺啼花开的美景,这一切都让春天沉醉不已。
明代散曲作家
王磐(1470?~1530),明代散曲作家。字鸿渐,号西楼、舜耕,高邮(今属江苏)人。好读书,有俊才,少时鄙弃科举,不应试,终生不仕,以山水诗画自娱。王磐与陈铎并为南曲之冠。其善俳谐,工诗能画,尤精音律,今存小令67首、套曲9首,全属北曲。他写怀咏物散曲以清丽见称,人言“曲中有画”。其诗歌多以高邮风物为题材,咏史寄情,借景抒怀,意存高远。主要作品有《朝天子·咏喇叭》《王西楼乐府》《西楼诗集》《野菜谱》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描写清明出游景象的纪游题材作品。借“绿野”“晴天道”“杨柳”“秋千”“莺花”等意象,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游玩的欢快场景与春日景色的明媚动人,展现了清明节日中除禁火、扫墓外,踏青游玩的热闹与生机,体现了春日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愉悦氛围。
2. 分段赏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两句开篇以设问的形式,提出在清明禁烟时节哪里游玩最好,然后给出答案是那晴朗天气下的绿色原野之路。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出游场景的描写,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兴趣,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两句是对出游场景中具体画面的描绘。“马穿杨柳”展现出马匹在杨柳间穿行的动态画面,“嘶”字以马的叫声增添了场景的生机与活力;“人倚秋千笑”则刻画了人们倚靠在秋千上欢笑的场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出游时的欢快心情,一写物,一写人,相映成趣。“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一句总结全诗,“探莺花”体现出人们探寻春日莺啼花开美景的兴致勃勃,“总教春醉倒”则夸张地表达出人们沉醉在春天美景之中,突出了春日景色的迷人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将清明出游的愉悦氛围推向高潮。
上一篇:明·李东阳《蓟门烟树》
下一篇: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