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shī

朝代:明作者:王磐浏览量:2
píng
shēng
dàn
ér
jiàn
tóng
xiū
jiāo
jiā
jiā
dōu
yǒu
xián
guō
zào
rèn
pēng
pào
zhǔ
tāng
tiē
sān
méi
huǒ
shāo
chuān
穿
chǎo
zhù
jiāo
dào
shěng
liǎo
kāi
dōng
dào
miǎn
zhōng
zhāo
bào
xiǎo
zhí
shuì
dào
tóu
gāo

译文

我平生对身外之物很淡薄,鸡不见了,小童不要焦急。家家都有闲的锅灶,可以任意地烹调或者煎炒。要是用鸡做汤的话,还可以贴补他三个火烧,要是煎炒的话,可以送他一把胡椒,这倒反而省了我当东道主去请。而且还可以免去公鸡一早高声的报晓,这样好一直睡到日头老高。

逐句剖析

"平生淡薄":我平生对身外之物很淡薄,

"鸡儿不见":鸡不见了,

"童子休焦":小童不要焦急。

"家家都有闲锅灶":家家都有闲的锅灶,

"任意烹炮":可以任意地烹调或者煎炒。

"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要是用鸡做汤的话,还可以贴补他三个火烧,

# 火烧:饼子,烧饼。

"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要是煎炒的话,可以送他一把胡椒,

# 穿炒:煎炒。

"倒省了我开东道":这倒反而省了我当东道主去请。

# 东道:主人,东道主之省。

"免终朝报晓":而且还可以免去公鸡一早高声的报晓,

# 终朝:此指早晨。

"直睡到日头高":这样好一直睡到日头老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失鸡》是明代王磐所作的一首曲。开篇主人丢鸡后劝慰童子莫急,接着奇思妙想偷鸡贼烹鸡场景,最后戏言丢鸡可免报晓酣睡。全曲取材日常小事,语言风趣,以小见大,展现作者面对生活不如意的豁达乐观与非凡气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散曲作家

王磐(1470?~1530),明代散曲作家。字鸿渐,号西楼、舜耕,高邮(今属江苏)人。好读书,有俊才,少时鄙弃科举,不应试,终生不仕,以山水诗画自娱。王磐与陈铎并为南曲之冠。其善俳谐,工诗能画,尤精音律,今存小令67首、套曲9首,全属北曲。他写怀咏物散曲以清丽见称,人言“曲中有画”。其诗歌多以高邮风物为题材,咏史寄情,借景抒怀,意存高远。主要作品有《朝天子·咏喇叭》《王西楼乐府》《西楼诗集》《野菜谱》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古代,鸡对于人们的居家生活意义重大,母鸡能产蛋提供食物,公鸡可报晓充当天然闹钟,故而鸡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偷鸡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时有发生,一旦鸡被偷,失主往往会陷入沮丧与焦急之中。作者王磐家中遭遇公鸡被盗,身旁的童子为此焦急万分。在这样的情境下,王磐并未如常人般一味懊恼或愤懑,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豁达的心态,将这一生活插曲化作创作灵感,创作了这首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曲,以日常生活中丢鸡这一琐事为题材。通过对失鸡事件的独特看法和处理方式,展现了词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2. 分段赏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开篇表明诗人一向淡泊,面对鸡丢失这一情况,展现出超脱平常的心态,不纠结于鸡已丢失的事实,避免因焦急徒增烦恼,颇有“楚失楚得”般的豁达风范。“平生淡薄”体现了词人的性格特点,“休焦”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豁达的心态。“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想象偷鸡者烹饪鸡的场景。诗人没有懊恼鸡的丢失,而是以一种奇特的角度看待失鸡之事。“闲锅灶”“任意烹炮”等词句,将偷鸡贼急切与窃喜之态刻画得生动形象,而主人非但未怒,还设想“倒贴火烧、胡椒”助兴,这份心平气和与风趣幽默,不仅是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更彰显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豁达心境。换作他人,鸡入他人锅,恐会气愤难平,而作者却能“会想”,从失鸡中寻出别样“好处”。“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从得失角度看,作者巧妙化解失鸡之弊。一是“倒省了我开东道”,暗示主人平日好客,以豁达心态视失鸡为省去招待之费;二是“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借古人以贪睡表豁达之传统,传达出失鸡后能安稳睡眠的“益处”,侧面反映其心理健康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 作品点评

《满庭芳・失鸡》以其独特的“豁达”之姿,在古代词曲中独树一帜。阅读此曲,需秉持正确审美态度,理解其创作基于东西已失且不知偷者的前提。若东西未失,理应看紧;若知偷者,为社会安定当举报。而曲中所言不过是打趣之语,并非提倡不良作风。此曲虽篇幅短小,却尽显精妙,在散曲领域,其境界可与苏东坡《定风波》相媲美,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超艺术水准与独特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蒲庵禅师《西湖杂诗(四首)》

下一篇:明·方孝孺《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