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行无极":浩渺大海无边无际,
# 无极:听凭,任由。,浩渺:广阔无边貌。
"扬帆但信风":你扬帆起航,只任海风轻送。
# 信:听凭,任由。
"云山过海半":云雾缭绕的山峦已越过半程,
# 海半:犹言半海,海中间。半,一作畔。
"乡树入舟中":家乡的树影仿佛映入舟中。
# 乡树:家乡的林木。
"波定遥天出":波涛平静时,遥远的天际清晰浮现,
"沙平远岸穷":沙滩平坦处,延伸的岸线渐隐迷蒙。
# 穷:完、尽。一作蒙。
"离心寄何处":这离别之情该寄往何处,
# 离心:离别时的心情,兼指别后怀念之情。
"目断曙霞东":我极目远眺,只见曙霞在东方漫涌。
# 曙霞:曙光和朝霞。指太阳升起的东方。新罗在唐朝领土的东北方向。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的作品,也是一首赠别题材的诗歌。它生动描绘了朴山人返回新罗途中的海上风光,精心营造出悠远壮阔的意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海上旅程的丰富想象,更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朴山人的深厚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以“浩渺行无极”写沧海之壮阔,暗含对友人航程的担忧;“目断曙霞东”以东方曙霞收束,将离情寄于景中。虚实结合:“乡树入舟中”实写归舟所见,虚写友人对故土的思念;“波定遥天出”以静景写动势,虚实相生。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浩渺”状写沧海无垠,既暗喻友人航程的壮阔,亦寄寓“长风破浪”的信任与祝福;颔联借“云山过海”“乡树入舟”的意象流转,巧妙呈现从唐土到新罗的地理位置转变;颈联以“波定遥天”“沙平远岸”的航行情境,勾勒海天相接的空濛之境;尾联以“曙霞东”的霞光方位,含蓄指代友人东归的新罗故土,以“目断”二字收束目送归舟的绵长离思。